重回深圳大运中心这片泳池,13岁的于子迪眼中有着更多坚定和渴望。
开赛5天,她已收获2金1银1铜,并打破了由叶诗文创造并尘封13年的女子200米混合泳亚洲纪录。14日晚,她和李冰洁、张可、马永慧一起,为河北队争得一枚珍贵的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

11月14日,河北队选手于子迪、李冰洁、马永慧和张可(从左至右)庆祝夺冠。(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摄)
“很开心,感谢姐姐们为我争取到这个机会。”赛后,首次参加全运会的于子迪这样说,“(与个人项目相比)跟姐姐们在一起比接力会更激动。”
这个鲜少停留在混采区的小女孩,在面对媒体的夸赞时,时常展现出些许羞涩——“其实姐姐们更棒”,她常常这样结束对话。
就在几天前,这个小女孩创造了女子200米混合泳新的亚洲纪录——2分07秒41。回忆起那晚的场景,于子迪坦承:“其实压根没想到自己会破亚洲纪录。”
“我其实第一眼没看到破纪录了,当时只盯着屏幕,因为我有点没看清楚自己游了多少秒。然后我突然听见——‘亚洲纪录’!那时候我还在想谁破亚洲纪录了,结果是我破亚洲纪录了。完全没想到这回是我破了纪录。”她在混采区绘声绘色地还原了一遍现场。
那场比赛结束后,隔壁泳道的余依婷隔着泳池的水线抱住了于子迪。“她(余依婷)跟我说:太厉害了。我心里就只有一个感觉:想哭。”她回忆道。

11月11日,河北队选手于子迪(左)在比赛后与浙江队选手余依婷拥抱致意。于子迪打破亚洲纪录获得冠军,余依婷获得亚军。(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摄)
当被问及为什么想哭时,于子迪的眼眶又开始微微泛红:“我不知道,就是一股情绪突然起来了。”
女子200米混合泳前亚洲纪录由时年16岁的叶诗文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创造,那时于子迪尚未出生。
听闻自己的纪录被打破时,叶诗文衷心祝愿道:“纪录就是用来被打破的,恭喜她(于子迪)开启了自己的时代。很开心中国游泳有这么强的新生力量,也期待她在国际赛场上为中国队继续创造奇迹。”
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恰巧在当年伦敦奥运会那场女子200米混合泳决赛的第八道,她对过往的一切记忆犹新:“那项纪录是2012年创造的,现在有一位年轻选手能打破它,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纪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说明项目在进步,也说明我们在向前发展。看到年轻运动员打破纪录,总是让人振奋。”

11月12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谈到于子迪打破亚洲纪录。(新华社记者 肖亚卓/摄)
13岁的于子迪,或许还无法拆解“破亚洲纪录”这种巨大惊喜背后蕴含的复杂情感与重大意义。但有一种感觉,她十分明确,重回这片场地,“我好像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这个童真可爱的小女孩,在过去半年中经历了堪称“奇幻”的旅程。虽然从去年开始就已崭露头角,但六个月前,正是在她打破亚洲纪录的这片泳池里,于子迪在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200米混合泳中凭借2分10秒63的成绩,被世界泳联评价为该项目历史上游得最快的12岁选手。
“一天一PB(个人最佳成绩)”的“小孩姐”,就这样收获了自己的第一张世锦赛门票。“我不是很懂,也没有去过世锦赛,就努力去游,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她说。
在高手如云的新加坡游泳世锦赛上,于子迪在200米混合泳决赛中游出2分09秒21,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但仍以0.06秒的差距无缘领奖台。尽管如此,她还是收获颇多。
“世锦赛比我想象的激烈得多,比赛氛围感觉特别好,热身训练时,泳池里特别拥挤,也特别热闹,但我还挺适应的……我学到了很多,比如我要学习麦金托什的转身技术,我会把她当作目标,希望成为和她一样优秀的运动员。”
通过一场又一场比赛,于子迪逐渐累积自信,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自信)表现在成绩里。要做到自己的最好,但不要给自己预设那么多的心理负担。全力以赴,拼命去游。”
在于子迪身上,半年之内的蜕变十分明显。但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发生变化。
比如,她依旧真诚,被问及为什么对采访不感兴趣时,她坦承“我怕会被问到整不明白的问题”;比如,她依旧坚定,谈及对运动员而言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时,她果断而快速地回答出了两个字——“初心”。
对13岁的于子迪而言,世界依然简单——不过是一池清水、几条水线、一颗全力以赴的“初心”。至于她刚刚掀起的波澜,且留给时间慢慢品味。
责任编辑:潘阳薇于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