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2025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暨西安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特色课程交流活动在西安市浐灞第三小学开幕。此次活动由西安市教育学会指导、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主办,浐灞三小承办、董海英“名校长+”研修共同体协办,400余名教育管理者、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汇聚一堂,以“跨学科学习真实发生”为核心,共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方向。
作为区域教育改革的缩影,浐灞三小与浐灞六小、陆港四小等校共同亮相,集中展示跨学科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为参会者提供了可触摸、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开幕环节中,西安浐灞国际港教育局副局长张国轩结合区域实践指出,跨学科学习是应对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浐灞国际港已在这一领域积累了扎实经验。他强调,本次大会不仅是成果的“展示台”,更是思想的“交汇点”,期待通过专家引领明确跨学科教学的核心边界,通过校际交流提炼可复制的实践策略,最终以教研为纽带,构建开放协同的跨学科教育新生态。
专题报告环节,两位专家的分享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与路径指引。在校长实践分享环节,三所学校的探索经验各具特色。浐灞三小校长董海英以“从拼盘到无界”为脉络,讲述学校七年跨学科课程的迭代故事——从1.0版本的学科初步融合,到4.0版本的“AI+融合”学习,通过扁平化管理、评价改革与开放空间营造,让教育回归“为孩子更好生活”的本质。
当天下午,六大平行分会场以“实战营”形式让参会者沉浸式体验跨学科教学。在浐灞三小“年历小创客”工作坊,三年级师生围绕“制作2026年班级创意年历”任务,将数学“年月日”知识与科学、美术融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认知;“解开心锁,让沟通不阻‘爱’”课程则以道法为核心,融入语文表达与心理疏导,通过问卷调研、沟通技巧学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毕业旅行规划”“自制制氧机”等案例,均由学校年级主任担任“课程主理人”、专家担任“品控官”,完整呈现课程从构思到落地的全流程。
活动“无界课程成果市集”集中展示了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创意作品,让参会者直观感受教育变革带来的成长力量。不少教师表示,此次活动打破了学科思维壁垒,不同学科视角的碰撞不仅优化了教学策略,更启发了对“全人培养”的深层思考,为后续课堂实践注入了新动能。
责任编辑:潘阳薇【广告】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旨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