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着秦岭北麓蜿蜒的101公路行驶,王有勤站在云麓·伴山塘的观景台上,望着远处络绎不绝的游客,他脸上浮现出笑容。
王有勤是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刘家村村民。“以前这个时候,我还在外地打工。如今,在家门口的伴山塘项目工作,每月收入3000多元。”10月24日,王有勤告诉记者。
王有勤的生活变迁,是宝鸡市渭滨区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这条东起八鱼镇寨子岭村、西至高家镇上川村的休闲带,正悄然改变着沿线村庄的命运。
今年国庆节假期,在刘家村的云麓·伴山塘,游客或坐在观景台品茶,或在池塘垂钓,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构成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这个秉持“生态为基、休闲为魂、体验为本”理念打造的项目,已成为群众近郊游的热门选择。
沿公路西行,秦岭四季春田园综合体呈现另一番景象。温控大棚内水波粼粼,鲟鱼游弋,水培架上的根达菜青翠欲滴。负责人刘云介绍,这里的鱼菜共生系统形成闭环:鱼粪经微生物分解成蔬菜肥料,蔬菜净化后的水回流养鱼,全程零化肥农药。
“这种模式不仅生态环保,经济效益也很显著。”刘云说,园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
太平庄村村民文芳霞就是受益者之一。她笑着说:“我在这里务工几年了,月工资2800元。”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吸纳24名村民和15名残疾人就业,让群众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
10月25日,夜幕降临,渭滨区高家镇上川村的日兆山谷露营地灯火通明。“品鱼、住帐篷,周末根本订不到。”露营地负责人李格生介绍,今年已接待游客12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超16万元。
高家镇以晁峪河乡村旅游综合体为契机,先后建成露营基地、农耕体验园、金耳产业园等项目,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如今,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已初具规模:八鱼镇寨子岭村的千亩葡萄园、石鼓镇李家槽村的玫瑰花海、高家镇上川村的金耳产业园……“一村一特色”的格局正在形成。
按照规划,到2028年,这条休闲带将串联35个行政村、8个景区,布局27个驿站和71个景观节点。届时,一幅更加壮美的“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将在渭滨区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蔡晓慧【广告】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旨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