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法兰垫片必须更换,尺寸有偏差,新装置投产容不得半点马虎!”近日,记者来到吉林石化合成树脂(碳纤维)厂20万吨/年本体法ABS装置现场时,化工四班班长车强正蹲在管线旁,手持喷壶,目光紧紧锁定接口的细微之处。
20万吨/年本体法ABS装置,是吉林石化2024年启动建设的转型升级项目之一,计划于今年11月中旬开车。作为新装置建设团队的核心成员,从基础施工到设备管线安装,从隐患排查到系统调试,车强始终冲锋在前,努力用“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为新装置的顺利投产筑牢每一道“防线”。

查漏
管线查漏与气密保压,是装置安全投运的关键环节。新铺管线接口繁多、连接类型复杂,自管线铺设伊始,车强便带领班组制定了“逐段排查、全程盯控”的方案。他沿着管线走向,对每个法兰连接点、阀门接口和焊缝反复检测,即便发现极细微的气泡痕迹,也要立即标记并协调整改,确保每一段管线都符合投产标准,让新装置的“血管”畅通无阻。
循环液罐区作为新装置的“储能心脏”,其密封性决定着投产初期的运行效率。攀爬罐顶接管口、检查罐壁焊缝、钻入狭窄罐体内查看内壁防腐与接口密封……车强身先士卒,事无巨细。凭借他的细致,3处潜在密封隐患被提前发现并修复。此外,他还牵头梳理500多项尾项工作,从仪表安装角度到设备固定强度,逐一对照图纸与标准“销号清单”,推动问题整改,确保“零遗留、零隐患”。

酸洗钝化开阀
橡胶溶解罐区及主进料泵的管线酸洗钝化、伴热系统投用条件排查,是投产前的“最后一道关卡”。新管线内壁残留的杂质和氧化层,将直接影响原料纯度。车强全程紧盯酸洗钝化过程,溶液配比、浸泡时间、冲洗质量……挨个环节亲自验收。面对38个电伴热控制箱、280条控制回路和22个热水伴热分配盘,他带领团队逐项开箱查线、逐条测试信号、逐个调试阀门。

调试电伴热
为赶在投产前完成所有排查和调试工作,车强每天早上七点多就抵达现场,晚上八、九点钟,装置区的灯光仍映照着他忙碌的身影,手中的记录册写满了测试数据与整改建议。他说:“新装置将进一步提升我厂ABS产品的产能和核心竞争力,只有把好每一道关口,才能放心让它‘转起来’。”(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冰 通讯员 田丰华 李治新)
责任编辑:蔡晓慧车强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