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国内
读完泪目!这一封封家书,来自最可爱的人
2025年10月23日16:1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号 中号 大号
原标题:抗美援朝纪念日到来之际,展读志愿军家书——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家书)

75年前,为了保家卫国、维护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那些用血肉之躯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指战员,是“最可爱的人”。在战场硝烟与枪林弹雨之间,他们以一封封朴素深情的家书,传递对亲人的思念、对祖国的赤诚,书写下最动人的英雄群像。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值此抗美援朝纪念日到来之际,本期“人民家书”栏目摘编了多封志愿军家书,以此缅怀英烈、致敬英雄,也希望通过这些跨越时空的文字,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传,激励今天的人们珍惜和平、不负时代。

——编 者

杜耀亭

杜耀亭: 绝不能让组织上稍有不同意之处

瑞青(清)同志:

前几天接到你的来信,以及昨天余琳同志到此,知你们已到了西宁,兴有已住子弟学校,建民及三孩都随你在一齐(起),并且接到你捎来的一块狗皮褥子。

余琳们说你的身体尤(其)比过去更弱,原因是此次小产后有损身体。不管怎样,既然打掉,就应该更好(好)注意。尽早从各方面回(恢)复健康。当然啦,该依靠组织的适当解决,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上力求注意营养与精神上的愉快。兴有既入子弟学校,当归组织很好的培养,事实是如此,你就不必要更多的为他费心,什么穿的、吃的、好于(与)否,尽管放心交于组织。

听说母亲与你去信。因去年遭灾,又逢青黄不接之时,无法过活。但是又该如何处置呢,事实上老依靠救济也不是根本办法,确实也解决不了老人家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在本乡地面绝不会让活活饿死,更加上我与胞兄以及胞妹经组织去年救济,解决了一部(分)困难,虽有困难,也不会饿死,你可不要为此而又费心担忧。

你来信说胞妹愿意你回去一趟,你可根据情况与组织上研究,若能回去一趟,顺便看望一下七十多岁母亲也好。但是回必须是得组织上完全同意才好,绝不能让组织上稍有不同意之处,那就回去一趟,我很同意。如回去的话,除组织与规定的路费外,还会有很多费钱处。正因此,我多年不愿回去。你要回去的话,除写信告胞兄杜敏,必要时还得让家兄国英帮助一下。如果借了他们的款子等,多少数,就告诉我,以便由我补还他。

好好注意身体!

耀亭

5.26

杜兴友: 做一个革命烈士的好后代

爸,我日夜思念的爸爸,在抗美援朝战争即将停战的前几个小时您不幸壮烈牺牲。那时我八岁。我从此悲痛一生,难过一生。妈妈更是悲痛欲绝。也正因此我仿佛一夜长大,儿时平日您慈祥和蔼的教诲浮现在我脑海中,要做一个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军队、热爱和平的有用之人。您的革命精神和遗志是我一生奋斗的指南和动力。

爸爸,您是被美帝国主义的飞机轰炸牺牲,当时的我励志长大参军当飞行员给您报仇,做一个革命烈士的好后代。三个弟弟也同我一样,分别在六十年代参军入伍,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因为这是您战斗过的人民军队。正如我妈妈在世时常对人们说:“这四个孩子都给他们牺牲的爸爸争气了,不愧是杜耀亭的儿子,孩子们陆海空都全了。”

爸爸,我六十年代初被选飞保送到院校成为一名飞行员并在军队战斗一生,直至退休。三个弟弟(建民、援朝、建国)从部队转业后在各自岗位奋斗不止,努力工作到退休。并教育我们的子女(爸爸您的孙子女和重孙子女)要继承您的革命遗志让红色基因代代传。做爱国、廉洁、奉公、敬业的后辈,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奋斗不止。

爸爸,埋在心里的话很多,我们距离您的希望还差的很远,我们会继续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毕生。

爸爸,您安息吧!您现在仍长眠在您当年战斗的朝鲜,您的子孙后代日夜盼您回家,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您的儿子——兴友泪书

2021年3月13日


家书背后

杜耀亭(1918—1953),山西崞县(今原平市)魏家庄村人。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随部队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第七师后勤处处长。1953年7月26日,在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中遭敌机轰炸,不幸牺牲,安葬于朝鲜江原道铁原郡老秃山志愿军152号墓地。

牺牲前2个月,杜耀亭给妻子吕瑞清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及妻子想回趟老家,杜耀亭强调“必须是得组织上完全同意才好,绝不能让组织上稍有不同意之处”,流露出对党的无限忠诚、严格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性。这也是杜耀亭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

2021年,杜耀亭的长子杜兴友在71岁时写给父亲一封家书。那一年,他的父亲牺牲已68年。而他,也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

信中,他追忆了8岁那年失去父亲的悲痛;讲述了自己参军入伍,最终成为飞行员,在部队中战斗一生;讲述了四兄弟分别投身陆、海、空军,完成了父亲未竟的梦想,道出了一个烈士家庭的忠诚传承与朴素情感。

一封是生死未卜时的家国诀别,一封是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思念回响。这对父子用书信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诠释了什么是信仰、忠诚、家国情怀。

(刘 峣)

黄继光: 不立功不下战场

母亲大人:

男于阳历十月二十六日接到来示,知道家中人都很安康,目前虽有些少困难,请母亲不要忧愁。想咱在前封建地主压迫下,过着牛马奴隶生活,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度过去的,要知道咱们英明共产党、伟大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幸福日子还在后头呢。

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及家中人等过着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坚决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请家中母亲及哥嫂弟弟不必挂念。在革命部队里,上级爱戴如父母,同志之间如亲兄弟一般,一切在祖国人民热爱支援下,虽在战斗中,是很愉快的。男决(心)把母亲来示,实际行动定来回答祖国人民对我们关怀和家中对我期望。

最后请母亲大人及全家人等保重身体,并请回示一封,把当地情况、土改没有,及家中哥哥嫂嫂生产比前好吗?

祝玉体安康。

男 际广(继光)

1952年4月29日战斗中


家书背后

黄继光1951年3月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曾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1952年4月29日,入朝作战1年的黄继光在战斗间歇,给妈妈邓芳芝写了一封信。

就在这封信寄出6个月后,上甘岭战役爆发。10月20日,21岁的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机枪眼,壮烈牺牲。

黄继光牺牲后,很多年轻战士寄信给邓芳芝,希望可以作为她的孩子。为此,邓芳芝特意给前线的志愿军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她表示:“我失去了一个儿子,现在却多了千千万万个儿子,我要把慰问金都用到生产上,继续支援前线。我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邓芳芝还立下了一个家规:“黄家的孩子,只要符合条件,长大后必须报名参军报国。”

黄家至今已陆续有16人投身军营。

(熊 建)

易禄亨: 渴了冰雪当水喝,饿了炒面吃几嘴

亲爱的爸爸妈妈:

全家好!

孩儿入朝经过一个多月的急行军赶赴“三八线”。为了粉碎敌人的秋季攻势,我们坚守在中线月峰山一个前沿阵地,隔敌人只有一百多米。投入紧张激裂(烈)的战斗有五天五夜了,敌人天天来进攻,都被我们打退了。

现在天气在下大雪,满山遍地都积有五六尺厚雪,河水封冻结冰,能过气(汽)车坦克。严寒(零下)四十多度,我们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睡不好觉。只有渴了冰雪当水喝,饿了炒面吃几嘴,树枝当房地皮当床,整天黑夜在雪堆里滚爬。风吹裂了我的脸,霜雪冻伤我的手脚,当然全身是冷的,但我们心里还很热,因我们有一颗赤诚的心,心中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什么千难万险都能战胜它。

爸爸妈妈,孩儿在部队学习了很多的革命真理,知道为谁当兵吃苦,为谁打仗而牺牲,懂得人生的价值,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打仗嘛,就会有牺牲,如果万一我有不幸,你们不要悲伤流泪,应高兴,更要自豪,你们有个像样的儿子,是“最可爱的人”。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而牺牲,献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上,是很光荣的,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

当然要保存自己,更好地消灭敌人,这是啃(肯)定的。因为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决心,有智慧加勇敢,有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一定能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去,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全面胜利。

到时我回家来和家(人)团聚,在一起种好地过上好日子。还要帮助乡亲们过上丰衣足食的新生活,要大家都富起来,把家乡建设好。要有马路,有水库电站,有茶山果树,有牧场工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农机声轰隆隆,机器自来水哗啦啦,和平幸福的阳光真宜人,一定能实现。

孩儿:易禄亨

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家书背后

1951年6月,易禄亨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当年11月5日,《志愿军前线战报》头版刊登了他所写的一封家书,那时,易禄亨只有16岁。

彼时,这个从小在重庆长大的孩子,在此生未曾见识和体验过的彻骨严寒中与强敌鏖战五天五夜。战斗间隙,借着微弱的亮光,他将自己在朝鲜的战斗经历和真实感受写给父母,字字赤诚、热烈。

1952年10月,易禄亨随部队参加战备训练时遭敌机轰炸,他跑进附近的村里,从火海中抢救朝鲜群众,被朝鲜军民誉为“中国好儿女”。1953年,在金城战役轿岩山进攻中,易禄亨作为“尖刀班”班长,带领12名战士炸毁了敌人的五座暗堡。

1957年,易禄亨带伤复员回乡。他默默地在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上,继续带领乡亲们为过上好日子努力奋斗。

“有马路,有水库电站,有茶山果树,有牧场工厂……”如今,他在家书中提到的美好愿景全都成为现实。

(孙亚慧)

赵绍闻: 为了和平我们撤出朝鲜了

弟:

你好!为了和平我们撤出朝鲜了。我们的列车离开朝鲜时,感到留恋,天真的小朋友直到白发苍苍的阿妈尼(妮)都捧着鲜花来欢送我们,把我们从车厢上拉下去,抛到空中,我们在月台上尽情的(地)跳起“道那吉”“秧歌舞”。列车发出了最后开车讯号,人们的手还是紧紧的(地)握着。列车开动了,看!车厢门窗上插满了鲜花,无数的彩带一头握在我们手中,一头握在他们手中,握着,紧紧的(地)握着,随着车的前进把它拉断了,在手中随风飘飘,直到看不见了。这是朝鲜的礼,这是友谊永不断。在平壤等地,我们互相签字、赠礼、联欢。当车到鸭绿江时,看到祖国,我们多高兴!好久没见了,一切都变了,桥也变了,安东也变了,人的脸也是笑嘻嘻!高大的红色的凯旋门多威武,我们胜利了!

这里已下过小雪了,现在还不算冷。我们对冷已习惯了,同时防寒的条件也充足,你也习惯了吧?我照了个像(相)你看怎样?我在朝鲜给你的回信收到了吗?明年真可回家看看了。我们的钱家都收到了解决了困难,还来信感谢哩!

祝你愉快

你的哥哥 绍闻

五五·十一·九于祖国


家书背后

1949年9月,赵绍闻在湖南株洲参加第46军军干校,后分配在第46军后勤部工作。1952年9月入朝参战。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从朝鲜撤出。1955年10月,赵绍闻所在的第46军第三批撤出朝鲜。这封家书,正是赵绍闻随部队撤出朝鲜后,在休整期间写给弟弟赵绍望的。

赵绍闻的家书中,字里行间满是胜利的喜悦,让人仿佛回到了志愿军官兵离开朝鲜时的那一天。不久后,这些战士就可以同久别的家人们相聚。在到达满浦车站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威风凛凛,尽显正义之师、仁义之师、凯旋之师的风采。

1963年,赵绍闻转业到湘潭市供销社工作。2023年1月去世。

(孙亚慧)

康致中一家人

康致中: 今年再给小孩种一次痘

亚梅:

我们二月初入朝一路乘火车二天,步行三天,一路很平安的到达目的地。现住谷山一带休整。这次入朝比过去更好了。敌人空军也不敢太猖狂。部队生活较前更好,战士们均能吃上细粮,每顿均有肉罐头、蛋粉、豆付(腐)干、花生米,每人每月还发到四两白糖,每人还发到一些维他命丙。过年时祖国人民慰劳了很多纸烟、糖、日用品等。因而部队很受感动,情绪很高涨。大家均表决心,要打好出国第一仗来回答祖国人民的关怀。

你最近好吧!小孩亦好吧!

请收到信后来回信。今年再给小孩种一次痘,沙眼还要经常点药。并请你多保重身体。

祝你好!

致中 三月八号十一时


家书背后

1937年2月,康致中弃学从军参加革命,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月22日,刚结婚不到3年的康致中,留下妻子高亚梅以及仅2岁的儿子康明,奉命带团参战,时任志愿军第1军第7师19团团长。在入朝作战一个多月后,康致中给妻子高亚梅写下这封家书。

6月26日,康致中与全团100多名指战员在团部召开作战会议。敌人出动40余架轰炸机进行轮番轰炸致山体垮塌,团指挥所两个坑道口被厚土掩埋,参加会议的人员被埋。

7月27日,随着交战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我军工兵夜以继日地挖掘了30多天,才得以把炸塌的坑道口挖开。战士们找到了康致中的遗体,他穿着军装,躺在坑道里,像睡着了一样;政委趴在桌上,电话听筒压在脸上,脸部都变了形……在离康致中遗体不远的坑道壁上,有一张作战地图,右侧斜插着儿子康明两岁时的照片。

(熊 建)


责任编辑:蔡晓慧
关键词:

抗美援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