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
硬核总统,让美国“破防”
2025年10月27日16:04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 郑敖天
小号 中号 大号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6日,佩特罗现身纽约街头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现场,手持扩音器对人群喊话。(视觉中国)

古斯塔沃·佩特罗

1960年出生在哥伦比亚北加勒比地区,1977年加入哥伦比亚“4月19日运动”游击队。1991年当选哥伦比亚国会众议员,2014年当选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市市长,2022年当选哥伦比亚总统。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外的达格·哈马舍尔德广场,65岁的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出现在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现场,发表讲话。他头戴一顶镶有哥伦比亚总统徽章的便帽,颈间缠绕一条红白格纹的“库菲耶”巾——这是阿拉伯国家男性佩戴的一种传统头饰。多年来,世界各地民众经常通过佩戴它声援巴勒斯坦。

在民众的注视下,佩特罗高举扩音器对人群喊话:“我在这里,在纽约,呼吁所有美国军队士兵,不要把枪口对准人类!违抗特朗普的命令!听从人类的号令!”

佩特罗的演讲让美国“破防”了。几个小时后,美国国务院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由于佩特罗的鲁莽和煽动行为,我们将吊销他的签证。”佩特罗成为历史上第二位被美国政府吊销签证的哥伦比亚总统。1996年,时任哥伦比亚总统埃内斯托·桑佩尔就因被指控与卡利贩毒集团有关联(该集团涉嫌为其总统竞选提供资金),其美国签证被吊销。

“我不需要签证!”

有趣的是,美国政府吊销了佩特罗的签证,但不能阻止他再去美国。

当地时间9月27日,佩特罗在社交媒体针锋相对地发文:“我没有美国签证了,但我不在乎!我不需要签证,因为我不仅是哥伦比亚公民,还是欧洲国家公民。事实上,我自认为是一名属于世界的自由之人!”

哥伦比亚承认双重国籍,佩特罗身为意大利移民后裔,在2012年获得意大利国籍。因此,佩特罗拥有哥伦比亚和意大利双重国籍。而美国对意大利有免签政策,所以从理论上讲,佩特罗完全可以凭着意大利护照入境美国。同时,哥伦比亚外交部强调,佩特罗是受联合国邀请前往纽约。根据《联合国总部协定》,美国作为东道国,有义务允许各国领导人出席联合国会议。

这场“签证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近年来哥伦比亚和美国之间越来越深的隔阂。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室主任郭存海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表示,佩特罗在纽约的讲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精心准备的。作为哥伦比亚历史上首位左翼总统,佩特罗是一位敢于挑战强权的知识分子型领导。近一段时间,他在移民问题、巴以问题和拉美国家主权问题上,屡屡与美国政府“唱反调”。

2025年初,美国政府在未获得哥伦比亚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动用军机向哥伦比亚遣返非法移民。佩特罗随即表示,禁止美军机在哥伦比亚降落,并动用总统专机,将被遣返的哥伦比亚移民“有尊严地”接回国内。特朗普则发出威胁,对哥伦比亚采取报复措施,佩特罗回应:“你们的封锁吓不倒我,因为哥伦比亚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国家,还是世界的心脏!”

在巴以问题上,佩特罗更是与美国政府的主张相左。当选总统前,佩特罗一直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佩特罗召回驻以色列大使,中断两国军事合作。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3日,佩特罗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视觉中国)

在今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佩特罗在演讲中表示:“北方统治者认为,他们可以决定南方的生死;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发动轰炸,切断粮食和药品供应,而世界其他地方必须保持沉默。”在拉丁美洲左翼政治语境中,“北方统治者”一词常用来代指美国。

郭存海表示:“从历史上看,美国曾长期干涉哥伦比亚内政。佩特罗上台后,强调哥伦比亚外交与经济自主。这深刻改变了哥美关系的基调,使哥伦比亚不再是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坚定盟友’。”

游击队员的总统路

佩特罗为何对美国如此不信任?因为在成为“佩特罗总统”之前,他曾是游击队员“奥雷利亚诺”。

2022年8月7日,佩特罗当选哥伦比亚总统。在就职演说中,佩特罗朗诵了世界名著《百年孤独》中的一段文字:“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佩特罗曾在接受采访时,深情地回忆儿时在烛光下如饥似渴地阅读《百年孤独》的体验。他表示:“终结百年孤独,就是终结哥伦比亚的暴力和奴役人民的政府。”

1960年,佩特罗出生在哥伦比亚北加勒比地区,这里也是《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的故乡。他在首都波哥大附近的工人社区长大,从小便对贫苦民众充满同情。上高中时,他创建了左翼刊物《人民来信》,探讨哥伦比亚的社会问题。

1977年,年仅17岁的佩特罗参加了著名的“4月19日运动”游击队,并在哥伦比亚农村建立根据地。据哥媒报道,佩特罗在青年时就支持民众反抗压迫,反对过度使用暴力,认为只有政治和解,才能让哥伦比亚走向未来。

1985年,佩特罗被哥伦比亚军队俘虏,惨遭酷刑。出狱后,他开始转变斗争方式。在他的努力下,“4月19日运动”转型为“M—19民主联盟”,开启了议会斗争。

郭存海如此评价佩特罗,他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政治活动家。他善于演讲,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况。2011年当选波哥大市市长后,他将整座城市治理得井井有条,获得市民的广泛支持。同时,佩特罗认为美国对哥伦比亚内政的干涉,是哥伦比亚内战和毒品问题久拖不决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主张哥伦比亚自主推动禁毒和国内和解进程。

郭存海说,近年来佩特罗在禁毒、推动国内和解、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通过对能源企业和高收入群体征税,他向教育和医疗领域投入了更多预算,赢得民众的支持。然而,他在能源转型等议题上又有些理想主义,没有充分考虑哥伦比亚经济对石化产业的依赖,导致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美国不应决定“谁能上桌”

佩特罗的上台在拉美并非孤例,而是拉美政坛“粉红浪潮”的一朵浪花。

2022年6月,第九届美洲峰会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美方却将古巴、委内瑞拉、尼加拉瓜排除在峰会之外。智利总统博里奇在峰会上公开质疑:“让美国来决定谁可以上桌,谁不能上桌,这是冷战逻辑的重演!”这句话,引发了许多与会拉美领导人的共鸣。

郭存海表示,自1998年起,拉丁美洲掀起一波“粉红浪潮”,左翼领导人在多个国家相继当选上台。近年来,这一趋势再度显现,对拉美地区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1998年,查韦斯(左二)参加委内瑞拉总统竞选活动。(视觉中国)

自19世纪以来,国力日趋增强的美国开始推行“门罗主义”,对拉美国家内政进行深度干涉。但拉美国家也并非坐以待毙:1998年,查韦斯当选委内瑞拉总统,掀起了新世纪前的第一波“粉红浪潮”。之后,拉美多国的左翼政治势力逐渐在政坛站稳脚跟。

郭存海认为,与第一波“粉红浪潮”相比,在近年来第二波“粉红浪潮”中上台的领导人更加强调拉美国家的外交与经济自主,并追求在国际上形成共同的“拉美声音”。

2023年,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发布的一篇评论称,美国已经不再是拉美的“霸主”。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正在通过拥抱多边主义来减少对美国的经济和政治依赖。

郭存海说,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日趋紧密。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民众将中国视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对双方的互利合作充满期待。中拉合作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的潮流,不仅能促进拉美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繁荣,也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平等的国际治理体系。

《环球人物》记者  郑敖天


责任编辑:蔡晓慧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