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长三角>>浙江
何华海:当好家门口的“庭务主任”
2025年10月20日19:22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王春 杨清清 胡宇昕
小号 中号 大号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真心换真心。”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综治中心的调解室里,何华海一边给当事人递上热茶,一边笑着说。作为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综治中心共享法庭庭务主任,何华海被当地百姓亲切称为“溪口老娘舅”,用12年时间调解纠纷上千起,成功率达98.8%,群众满意度100%。他的故事,是一本写满温情与智慧的“调解教科书”。

何华海曾获中国好人、全国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宁波市金牌人民调解员、宁波市第三届“十大法治人物”等荣誉。

多元联动,妙手调和百家事

“3年多的烦心事,法官和老何一联手就给我们解决了!真是感谢你们啊!”溪口镇综治中心内,某小区业主代表感慨道。

近日,一起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长达3年的拉锯战,在法官、调解员与业委会的联动化解中落下帷幕。

溪口某小区里,多名业主自2022年1月起拒绝支付物业费。物业经理诉苦:“物业费收不上,服务真难维持。”业主代表更激动:“小区路灯坏了半年没人修,楼道里堆的垃圾也没人管,这钱交得闹心。”

双方僵持3年,投诉材料厚厚一摞。

案件到溪口法庭后,副庭长张莉莉立刻通过共享法庭联系何华海加入调解。因为“老何在溪口人头最熟,业委会很多人他都认识。一起做工作肯定事半功倍”。如她所料,何华海了解情况后立马拉上业委会负责人,一头扎进小区。白天查看破损的公共设施,晚上挨家敲门倾听诉求,几轮下来,症结清晰浮现:服务有欠缺,缴费成死结。物业要生存,业主求服务,硬碰硬双输。

厘清事实后,老何通过共享法庭联系法官和业主,并提出解决方案:“不如各退一步,物业费按原价六折收,物业承诺逐项整改提升服务质量,业委会监督,小区建设相关部分申请维修基金补足。”法官对老何的上述方案表示肯定。

连线另一端的多名业主,听了老何与法官的处理方案解读,纷纷表示认可。在业委会的帮助下,一份份和解协议发到业主手中,欠缴的物业费很快收齐,多起潜在纠纷悄然被化解。

华海调解工作室创立于2013年,十余年来,作为老百姓信任的社会力量,已成功化解涉物业、劳动、旅游等民生纠纷千余件。在何华海的参与下,溪口逐渐走出一条村社、街道纵向贯通,综治中心、法庭、司法所、劳动者保障站等横向联动的多元共治“新出路”。

适老服务,法润桑榆情更切

溪口辖区内山脉众多,75%的村庄分布在山区。受限于地理环境,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进城务工,乡村老年人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7月,溪口60岁以上常住人口占比达33%。

“老年群体维权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溪口法庭庭长李水正介绍,“然而老年群体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普通话交流障碍等困难,如何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化解纠纷,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方向。”近年来,溪口法庭完善“老年人维权法庭”功能,打造“和乐为善”品牌,联合“华海调解工作室”将“和为贵”“乐善行”理念融入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2021年,黄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邻居谢某陆续借款,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仅口头约定了还款时间和利息。转眼3年半过去,年事已高的谢某被黄某拖欠6万元养老钱,愁得寝食难安,却因不识字又只会说方言,不敢迈向维权之路。何华海推开谢家斑驳的木门,老人局促地搓着手,浓重的乡音里满是窘迫:“何同志,我不识字,电话也听勿不清爽(清楚),实在罪过(不好意思)你跑一趟。”老何毫不在意地拉过小板凳坐下,用同样地道的方言回应:“阿伯,钞票的事情要紧!侬(你)放心,阿拉(我们)一道想办法。”

寻找“消失”的黄某成了难题。老何灵光一闪:“都是一个村的老相识,找村书记准没错。”在何华海的邀请下,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参与案件调解,很快便联系上了黄某。最终,在何华海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黄某答应分期归还剩余欠款,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溪口法庭对该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

2024年,华海调解工作室成功调处案件141件,其中涉老年人纠纷51件,占涉老案件的78.5%。

薪火相传,青蓝相继育新苗

溪口镇综治中心会议室里,50名专职网格员兼人民调解员整齐落座。何华海利用云法庭结合生动的案例,讲解如何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从调解方法到调解协议的撰写以及案卷材料的制作,何华海都面对面指导,一对一传授。

“每次老何讲课大家听得最认真,他处理的案子多,经验丰富,人没架子,什么都愿意教!”听课的调解员说。

近年来,何华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名师带徒”活动,每周1次跟班实训、每月1次案例研讨、每季1次学习小结。在为网格员开展轮岗培训的过程中,何华海收了两名徒弟,华海调解工作室队伍愈发壮大。

“带徒弟不是教‘招式’,而是传‘心法’。”何华海说。他的“名师带徒”计划里,徒弟们不仅要学法律,还得练就“五心”——责任心、耐心、公平心、宽容心、上进心。

不久前,某村一场火灾波及5户人家,新调解员董祖耀急得直挠头:“责任怎么分?损失怎么赔?”何华海带着他挨家挨户走访,边查勘边调解:“张家墙面受损重,赔偿多些;李家损失小,适当补偿。”5轮调解后,双方终于握手言和。董祖耀感叹:“师父教的不是套路,是‘将心比心’。”

如今,华海调解工作室的“连锁分店”从综治中心开到了溪口雪窦山景区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了溪口的“和谐卫士”。何华海“把群众当家人,把纠纷当家事”的工作信条正在青蓝相传。


责任编辑:蔡晓慧
关键词:

何华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