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的咏梅
外表和语调都平静如水
但内心却涌动着叛逆
去年,她出演了电影《出走的决心》里的李红——一个 50岁后决心不再等待、独自开启自驾游的女性,该角色改编自真人故事。咏梅所塑造的李红,其挣扎与勇气让许多观众共情。“我身边有太多李红这样的人,这个角色打动我之处在于,她冲破规训和束缚的勇气。”
今年,咏梅担任了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在上海的每一天,她与其他评委一起看电影、讨论电影,被影片中讲述生命、人性与人文关怀的内容深深触动。近年来,中国电影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女性创作者,《出走的决心》编剧阿美、导演尹丽川也都是女性。与女性创作者合作时,咏梅感到沟通格外顺畅,特别容易抵达对方的内心。
李红的故事围绕“出走”展开,而在咏梅的人生里,“出走”同样是一条重要线索:从呼和浩特的草原到北京,从写字楼的上班族到影视片场,再到49岁成为柏林影后,她始终在“出走”中寻找更开阔的人生。
没人想到,这位如今在银幕上把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的演员,最初的梦想是成为歌手。“那时候是真喜欢听歌、喜欢唱歌,但可能太想要做成这件事,反而很难克服自身的问题。”几年前,在北京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上,咏梅和栾树在舞台上唱起《一江水》(原文 “《一江水 两只鹅》”为表述偏差,访谈素材中明确提及歌曲为《一江水》),用歌声歌颂生命与爱情。“以后有机会,会再唱的。”
咏梅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 “出走”,是从家乡走向北京。童年时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让她迫切想要远离。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留在北京。尽管学的是企业管理,但后来她还是揣着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前往深圳打拼,成为外贸公司的职员,再后来,误打误撞成为演员。“当时的角色是演一位职业女性,我那会儿本来就是公司职员,导演说我挺符合角色。”
49岁这一年,咏梅凭借电影《地久天长》中的王丽云一角,斩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女演员。站在领奖台上的她,保持着惯有的沉静,坦言自己“完全没有预想到能获奖”,并特别感谢搭档王景春“用细腻的表演带自己入戏”。
这份意外之喜的背后,藏着咏梅对生命之痛的深刻体悟。拍摄《地久天长》时,咏梅的父母刚去世不久,王丽云身上的苦难与隐忍,恰好与她彼时的人生境遇产生共鸣。“就像有个使命,要通过(这个角色)完成对生命的理解。” 那段日子里,她把自己完全交给角色,在王丽云的悲欢中安放自己的情绪,在与角色的共情中完成了又一次精神层面的 “出走”——走出个人悲痛,抵达对生命更广阔的认知与理解。
在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期间,每天结束忙碌的评审工作后,咏梅总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回想当天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我每天都会回想自己的感受,还有身边人的感受,看看哪些地方是我可以去学习、去修正的。” 她也会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从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我觉得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事。”
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咏梅认为,自己塑造角色的能力源于生活。“我是一个认真生活的人,生活对我塑造角色的滋养和反哺,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的咏梅,依然在“出走”的路上。她说自己已经开启人生的下半程,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期待未来能活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开阔。
咏梅,角色,出走,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