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杨佐一完全没想到,自己爬个山,竟然“火”了。
这个因患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行走的小伙,靠着双手的力量拖着身体,耗时11个小时登上了重庆奉节“三峡之巅”。
日常生活中的他是一名普通的电子厂工人,虽然从小双腿失去了知觉,但已独立登上过多座大山。他说,想用自己的登山经历告诉大家,世界上很多困难都可以踩在脚下,甩在身后。
“我都能爬上去,你们也可以!”这位来自贵州遵义的小伙,带着最质朴的笑容,说出了最燃的一句话。
用双手“走”上三峡之巅
10月12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奉节“三峡之巅”的登山道上,一位年轻人正缓缓向上攀登——他没有像其他登山者那样迈着稳健的步伐,而是杵着两根登山杖,一次又一次,靠双手把身体“拖”着向前。
长江三峡制高点的“三峡之巅”海拔1388米,全长十公里,有的部分山势陡峭,坡度极大,很多普通游客都要耗费五六个小时才能登顶。
当同为登山爱好者的蓝天救援队队员贵川在赤甲楼看到这个小伙子用手撑着往上走,心里咯噔一下,“三峡之巅我来过多次,担心他身体状况不一定能走完,或对路线不熟悉,就陪着他一起爬山。”
跟在小杨的后面,贵川发现他的脚步一点都不慢,一直保持匀速前进,也从不喊累。
他手里的两根登山杖杵在地上,发出“铛铛”的响声,在山谷回荡,让贵川听着很是震撼,一直不断鼓励,“还有3000米,加油!”
杨佐一的双腿使不上力,全靠上半身拖行,全凭双手使劲,要比常人耗费更多体力。“他很淡然,又从容,眼神很坚定。”贵川佩服地说,“这是生活中很多人所缺少的一种坚韧。”
奉节文旅的工作人员从贵川的朋友圈得知此事后,也加入登山队伍,全程在身后默默护送。他们惊讶地发现,杨佐一还会选择常人都不太走的路。
当前方有两条路可以选择时,贵川问他选哪条。杨佐一抬头看了看山,反问道:哪条更难走?当得知“危石鸟道”要难些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条路,让贵川很佩服,“这条路的得名就是因为很险峻,寓意只有鸟才能飞过去。”
“我就想要挑战难的!”小杨说,自己就喜欢挑战,但都是在自己可控范围内的,不会去逞强。
途中,他也不忘欣赏风景。当瞿塘峡的壮阔出现在眼前时,江水在深谷间奔腾,崖壁高耸入云。杨佐一感叹:“人在大自然面前,烦恼都不值得一提。”
最后,历经11个小时,他成功登顶。身后的人齐声为他鼓掌。
他却只是笑着说:“没什么嘛,我只是想看看天有多高。”
第二天,奉节文旅部门的工作人员特意邀请他去了能看到十元人民币背面图案的夔门观景平台,参观了诗城博物馆,年逾八旬的馆长赵贵林亲自为他讲解诗城文化。
视频传到网上后火了,大家都很佩服,称赞说:“他不是爬山,是在用双手丈量人生。”
梦想游遍祖国名山大川
杨佐一老家在贵州遵义的一个小山村,幼时患小儿麻痹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但他从小就很自立。“我爸妈一个做保安、一个做保洁,都挺辛苦的。”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早早就选择外出打工,现在在重庆果园港的一家电子厂焊接CPU。每天早出晚归,生活简单,却自律而充实。
由于双腿无力,加之曾受过伤,他走路是有些费劲的,需靠扭动身体保持平衡,有时会引来异样的目光——他并不在意。“很多人会多看几眼,我能理解。”他说,“有人是关心,也有人嫌弃,但那又怎么样呢?我不靠别人,我靠自己。”
工作之外,他最爱的就是爬山。他说,平时不想麻烦别人,都是习惯一个人出去。金佛山、缙云山,都留下过他的身影。
去年国庆,他花了17个小时,一步一步登上峨眉山雷公坪。甚至同行的伙伴都直接放弃,去坐了索道,但他依然咬牙坚持爬到了海拔2430米之处。由于天气等因素没能爬上金顶,让他略有遗憾。
“希望下次有机会重新挑战一下!”
小杨平时还会经常去健身房锻炼。“办健身卡对我来说太贵了,我都是团购优惠券去的!”他坦然又轻松地笑着说。他在健身房举铁、练臂力——因为双腿无法用力,手臂就是他全部的依靠。
虽然有时旁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担心他会弄坏器械或受伤。
“我不在乎,我做我自己的事。”杨佐一说,“我用手能爬山,也能过好生活。”
他想征服一座山,更想征服命运。
他让人看到,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双腿,而在心里。
杨佐一,三峡之巅,奉节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