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视野
泽仁哈姆:用歌声唤醒梦中的永恒思念 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2025年10月02日09:21 来源:视线零距离 作者:杨帆
小号 中号 大号

2025年9月24日,历经四年精心打磨,藏族歌手泽仁哈姆携新歌《梦中的阿爸》温暖上线。这首由王小雅作词、绍兵作曲编曲、周晓明混音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与空灵的旋律,将一位高原女儿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化作穿越时空的吟唱。当泽仁哈姆那被誉为“稀世女中音”的嗓音在秋雨中响起,无数听众的泪腺随之决堤——原来,有些思念从不需要刻意渲染,只需一声呼唤,便足以唤醒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歌声如风,吹散现实与梦境的边界

“当鸟鸣惊醒我梦中的悲泣”——歌曲开篇,泽仁哈姆以近乎私语般的低吟,瞬间撕开现实与梦境的帷幕。她的声音带着高原特有的清冽与辽远,仿佛携着雪山的风掠过经幡,将听众卷入一个被泪水浸透的梦境。没有高亢的炫技,没有刻意的煽情,她仅用一句“玛尼寺前你曾坐过的凳子”,便让空凳子上的温度、阿爸等待的身影、以及那句“再也没有人等着我回家”的空缺感,如高原夜空般深邃而辽阔。

作为藏族歌手,泽仁哈姆的演绎始终浸透着民族血脉的质朴。唱到“阿爸 我的阿爸怎能不想他”时,她的尾音带着一丝隐忍的颤抖,像强压着哽咽的呼吸;而“如今还好吗”那句,声音轻扬又落下,仿佛怕惊扰了远在天边的父亲。乐评人评价:“她的歌声像高原的湖水,表面平静,底下却翻涌着思念的暗流。”这种不加修饰的真诚,恰是泽仁哈姆最动人的标签——她从不试图“征服”听众,而是用最本真的表达,让每个字都沾着泪水的温度。

词曲交融:民族记忆的诗意重构

《梦中的阿爸》的成功,离不开词曲的完美契合。王小雅的词如一把刻刀,在时光的记忆上雕下最珍贵的细节:“童年的美好落满尘世的风沙,我用回忆蘸着泪水轻轻地擦”——将回忆比作蒙尘的珍宝,用泪水擦拭的动作温柔得令人心碎。而绍兵的旋律则似一条从雪山顺流而下的河,主歌平缓如低语,副歌中“问过多少次却听不到回答”的重复,像叩问苍天的呼唤,在空旷的天地间回荡。当“长长的思念点燃漫天的彩霞”响起,旋律骤然扬起,仿佛阿爸的爱化作天边的光,照亮了女儿前行的路。

这种词曲的深度交融,在泽仁哈姆的演绎下更显震撼。她深谙藏族音乐中“留白”的艺术,在副歌部分没有选择激昂的爆发,而是用气息的绵长与音色的层次,将“蓝天之下你的爱伴我走天涯”的豁达,演绎得既悲怆又充满力量。正如她所言:“思念从不是负担,而是阿爸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从高原到世界:用歌声传递民族的温度

泽仁哈姆的嗓音,被乐坛誉为“藏地瑰宝”。她的声音兼具女中音的醇厚与空灵,既能驾驭《梦中的阿爸》这般细腻的情感,也能在传统藏歌中展现磅礴的生命力。此次新歌上线后,网友纷纷留言:“她的歌声让我想起已故的爷爷”“原来思念可以这样温柔又坚定”。

对于泽仁哈姆而言,音乐不仅是表达,更是传承。她在访谈中提到:“藏族人的思念,都藏在经幡里、转经筒里、还有那句没说出口的‘阿爸,我想你’。”在《梦中的阿爸》中,她将这种含蓄的情感转化为普世的共鸣——无论民族与地域,失去至亲的痛与被爱的温暖,始终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语言。

结语:有些呼唤,永远不会被风带走

当歌曲最后一缕旋律消散在夜空中,泽仁哈姆的歌声却仍在无数人心中回荡。她用四年时间打磨的,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份跨越生死的对话——那些梦中的呼唤,那些无人应答的询问,那些用回忆取暖的瞬间,终将化作高原的云、天边的霞,永远守护着漂泊的儿女。

正如歌中所唱:“阿爸的爱会像蓝天一样,永远守护着我们勇闯天涯。”而泽仁哈姆的歌声,亦如高原的星辰,在每一个思念的夜晚,照亮归家的路。


责任编辑:高玮怡
关键词:

泽仁哈姆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