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8点的上海壹辉联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宋丹辉已坐在电脑前梳理西安分公司的远程诊疗推广数据。屏幕另一侧,西安团队传来的基层医院转诊需求清单正等待她统筹协调 —— 这样跨越两地的工作场景,早已成为她作为公司运营经理与西安分公司总经理的日常。在医疗行业深耕多年,宋丹辉以 “技术创新 + 人文关怀” 为双轮,在企业运营、患者服务、行业突破等多个维度留下了深刻足迹。
跨域统筹:让远程诊疗触达更多需求者
“运营的核心不是管控,而是让优质医疗资源流动起来。”这是宋丹辉在管理工作中常说的一句话。身兼上海总部运营经理与西安分公司总经理,她需要平衡两地资源,既要保障总部技术成果的落地,又要贴合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医疗需求。针对西北部分基层医院诊疗资源薄弱的问题,她主导设计了 “远程诊疗推广三级体系”:先通过与县级医院建立合作基站,再培训基层医护人员使用远程会诊设备,最后开通患者绿色转诊通道。
去年冬季,陕西榆林一位肺癌患者因当地医院无法出具精准基因检测报告,面临转诊难的困境。通过宋丹辉团队搭建的远程诊疗平台,患者仅用 3 天就完成了上海专家的线上问诊,后续转诊流程也通过系统一键对接,大幅缩短了就医时间。“这样的案例不是个例,我们希望让‘远在天边’的专家资源,变成患者‘触手可及’的保障。” 截至 2024 年底,她推动的远程诊疗服务已覆盖陕西、甘肃等地 20 余家基层医院,累计服务患者超 5000 人次。
公益初心:为癌症患者点亮 “癌愈” 之光
在企业运营之外,宋丹辉还有一个身份—LoveMet 癌愈公众号的创立者。这个依托壹辉医疗创立的公益平台,最初源于她与一位肺癌患者的偶然对话。“当时患者说,确诊后最害怕的不是治疗,而是找不到同路人,也不知道哪里能获取靠谱的康复信息。”这句话让宋丹辉意识到,医疗服务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情感陪伴与信息赋能。
如今的 LoveMet 癌愈公众号,已成为集 “康复案例库、医疗资讯站、心理疏导圈” 于一体的公益空间。她组织团队定期邀请肿瘤科医生、康复患者录制科普视频,整理不同癌症类型的治疗指南;举办各种癌症知识科普活动,安排专业医师免费回复患者疑问;甚至搭建了 “患者互助群”,让康复者为新患者分享经验。“看到有人说‘因为这个公众号,我重新有了抗癌的勇气’,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宋丹辉说。
技术攻坚:用创新成果破解医疗服务痛点
如果说公益服务是宋丹辉的 “温柔底色”,那么技术研发便是她深耕医疗领域的 “硬核实力”。作为医疗营销技术专家,她始终坚信 “技术应成为医疗服务的‘加速器’”,近年来带领团队研发的四项核心系统,已成为破解行业痛点的关键利器。
在跨境医疗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跨境医疗转诊管理系统 V1.0” 彻底为传统转诊流程中 “信息不对称、流程繁琐” 的问题。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整合全球优质医疗资源库,能根据患者病情、预算自动匹配合适的海外医院,并实时跟踪转诊进度,将原本需要 15 天的转诊流程缩短至 3 天;针对患者健康管理难题,“基于自适应量化深度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的患者健康风险评估系统 V1.0” 可通过分析患者病史、体检数据等信息,提前 6 个月预警慢性病风险,辅助医生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而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个性化医疗咨询智能决策系统 V1.0” 与 “基于自适应全局加权时序预测算法的基因组学医疗报告智能研判系统 V1.0”,则分别从 “精准咨询” 与 “报告解读” 两个维度发力,前者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患者推荐适配的医疗咨询方案,后者能快速解读基因组学报告中的关键信息,为精准医疗提供支撑。
这些技术成果不仅已在上海、西安两地的合作医院落地应用,还被纳入多场医疗行业峰会的案例分享。“技术不是用来‘炫技’的,而是要真正解决医生与患者的实际问题。” 宋丹辉的技术理念,让这些创新成果始终扎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土壤。
行业标杆:以卓越贡献引领领域发展
凭借在技术创新与行业服务中的突出表现,宋丹辉的工作成果获得了行业广泛认可。2022 年,她研发的 “基于时空自学习增强回归算法的医疗活动策划分析系统V1.0” 斩获 “中国品牌节医疗营销行业技术创新标杆成果” 奖,成为当年行业内为数不多获此殊荣的跨境医疗技术项目;2024 年,她本人又凭借在医疗营销技术研发、远程诊疗推广等领域的综合贡献,当选“新经济医疗营销行业杰出人物”。
“这些奖项不是终点,而是推动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宋丹辉并未止步于荣誉,2025 年 6 月,她受邀担任《中国经贸》杂志特约编委,将目光投向了医疗行业的学术赋能。在任职期间,她以严谨的专业态度审核医疗领域论文,从 “技术可行性、临床实用性、行业前瞻性” 三个维度提出修改建议,帮助多篇论文完善研究框架,为基层医疗服务发展提供了重要学术参考。
从企业运营的 “管理者”,到患者服务的 “守护者”,再到技术创新的 “开拓者” 与学术指导的 “把关人”,宋丹辉在医疗领域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当被问及未来规划时,她表示接下来想把远程诊疗服务延伸到更多偏远地区,也希望能研发出更贴合老年患者需求的医疗技术产品。“医疗科技的进步不应是少数人的狂欢,而应成为全人类的福祉。”宋丹辉的这句话,或许正是她二十年如一日坚守的初心。在她的蓝图中,一个更高效、更普惠更可持续的智慧医疗生态,正在破土而出。
【广告】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旨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