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资讯
全省仅14家!彭州药企闪耀,成功入选四川省专家工作站
2025年09月27日22:29 来源:彭州发布
小号 中号 大号

近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第十三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名单的通知》,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新绿色药业”) 脱颖而出,成为此次全省获批的14家工作站之一。这一认定,不仅是对企业科研实力与创新体系的认可,也为四川省中医药强省战略注入强劲的“彭州动力”。

深耕标准化与科技创新

多项专利背后的中医药现代化突围

在彭州的产业版图上,新绿色药业早已是一张闪亮的名片。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绿色药业始终站在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前沿。

走进新绿色药业的科研园区,仿佛踏入一座蕴藏中医药未来密码的创新堡垒。这里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高能级科研及人才培养平台,为企业乃至行业赋能。实验室中,Q-TOF、ICPMS、液质联用仪等350余台/套精密设备静默运行,支撑着从分子解析到工艺优化的全链条研发。

这一切的背后,有着一支融合传统智慧和现代科研理念的人才队伍支撑。学术带头人胡昌江教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数十年来深耕中药炮制与质控领域。由他领衔,120余人的研发团队中包括高级专家与博士5人、硕士46人,具有药学、中药学、生物学等多学科背景。他们既懂“草木本性”,也擅“数据算法”,正以前沿科技重新诠释中医药的千年智慧。

胡昌江教授

此次新绿色药业专家工作站成功获批,进站专家胡昌江教授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张勤修教授为企业注入了强大的科研动力。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及行业创新趋势,他们的合作项目分别从经典名方开发与临床疗效评价两大方向进行深化研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4项,成功实现318个配方颗粒国标品种、471个省标品种及相关大健康产品的产业转化。

张勤修教授

企业也已为专家团队备好充分的科研保障:7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室、3000平方米的尖端实验室、ICP-MS、GC-MS等150余台 / 套先进设备同步配套,川芎与重楼等药材繁育基地提供真实试验场景——这一切,只为让科研创新“零延迟”。

合作项目取得突破

助力企业激活经典名方

新绿色药业与专家团队合作的项目,目前已取得一系列突破:在“川芎种植降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中,团队成功筛选出一株降镉菌株CX-2,盆栽试验显示其不仅能显著降低川芎镉含量,还促进生长而不影响药效。这一发现,为破解川芎重金属超标难题提供了全新的生物解决方案。

“四妙勇安汤经典名方研究”则从本草考证、药材基原、炮制工艺等多个维度推进,致力于将古代经典名方转化为质控稳定、疗效确切的现代制剂。团队已建立包括玄参、金银花、当归等药材高于药典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新增特征图谱和重金属检测项目,从源头保证中药的优质性。

持续的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新绿色药业始终坚持把科研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以上投入研发,真金白银流向实验室、中试线、种植基地,为每一项技术突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让一个个项目从图纸照进现实。

但新绿色药业的创新,远不止于论文和专利。企业致力让中医药更方便、更可用——国内首创的中药配方颗粒高速全自动智能调配系统,最快3秒完成一副药调剂,精度达0.01克;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更是穿梭于地震、疫情、洪灾一线,成为应急救援中不可或缺的“移动药房”,曾多次被列入国家应急装备清单。这些创新,不仅填补行业空白,更重新定义了中药的服务场景与用户体验。

入选省级专家工作站,对于新绿色药业来说,如同一座连接实验室与产业化的“高速桥梁”,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新的征程。未来,新绿色药业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继续攻坚中药材标准化、经典名方开发、智能制药装备等一系列关键命题——让中医药的老智慧披上科技的新外衣,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图:代成玉 市科协 新绿色药业)


责任编辑:邱小宸

【广告】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旨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

我要纠错

【广告】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旨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