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9月14日文章, 原题:南非的父亲缺席危机 “没有父亲,孩子会感到空虚。”非政府组织“父亲之国”的工作者维克多·派克在位于南非开普敦的贫困地区卡雅利沙对男人们说。在美国智库家庭研究所分析的43个国家中,南非是唯一一个儿童与父母双方同住比例不足一半的国家——只有36%的儿童和亲生父亲一起生活。
许多社会工作者表示,有父亲的陪伴,孩子的生活质量会更好。而没有父亲的家庭环境往往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从学业成绩差到失业甚至犯罪。
父亲的缺席也是南非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历史、文化与经济停滞的复杂现状。1948年至1991年间,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各族群、尤其黑人在地理上强制被分离。其间,黑人男性大多被迫离乡,进入矿山等工作,他们的家人则留在家乡。南非反种族隔离活动家德斯蒙德·图图称种族隔离制度为“癌症”,正在吞噬黑人家庭的根基。
种族隔离结束后,父亲缺席的问题并未明显缓解。部分原因是,尽管20世纪90年代南非的政治发生变革,但经济结构却没有太大变化。在南非,人们通常将父亲视为“供养者”,而非照顾者。社会学研究指出,许多男性自称为“自动取款机爸爸”。这种文化认同通过社会规范得到了强化。比如,聘礼习俗要求男方在婚前支付一笔钱给女方家庭。而未结婚便生下孩子的父亲,也必须付钱才能获得孩子的照顾权。因为不少黑人男性并没有稳定的工作,金钱阻碍了一些希望积极育儿的父亲。
不过,没有父亲并不意味着孩子完全由女性独自抚养。在占南非人口82%的黑人群体中,由长辈邻里共同带娃的大家族抚养模式逐渐成为常态。黑人家庭中66%属于大家族,仅21%是父母双人家庭。相比之下,白人家庭中大家族的比例仅为19%。这种差异,或许反映了长期以来的文化偏好,也可能是经济压力的结果。虽然姨妈和祖母对孩子的抚养至关重要,但其他成年男性同样不可忽视。被称为“社会型父亲”的这些男性,包括舅舅、祖父、兄长,在孩子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研究发现,许多社会型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例如,一项报告指出,1/3的社会型父亲会辅导孩子做作业,甚至提供经济支持。但这也不代表亲生父亲“可有可无”。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2023年表示:“父亲缺席的现象是我们国家面临的最大悲剧之一。”南非很多民间组织纷纷行动起来。例如,“父亲之国”开设了“游戏工作坊”,提供父亲培训;“心线”组织则为父亲们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还有组织制作短片《扮演爸爸》,讲述一个冷漠的传统父亲如何改变并照顾儿子的故事。(伍绍翔译)
父亲,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