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长三角>>安徽
“最美教师”侯纯广:用脚步丈量教育的广度
2025年09月11日10:37 来源:安徽网 作者:张洪金
小号 中号 大号
原标题:榜样| 跨越山海的教育行者——记安徽援疆援藏教师侯纯广

2025年7月,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的校园里,一群藏族学生围在侯纯广身边,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向他道别。侯纯广眼里泛起不舍。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踏上支教之路——2011年援疆,2022年援藏,从戈壁荒漠到雪域高原,这位来自安徽利辛的普通教师,用多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教育者的初心与担当。

今年9月,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了2025年“最美教师”,侯纯广名列其中。

到南疆去 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1981年,侯纯广出生在安徽利辛一个普通家庭。2005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成为利辛县第一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2010年,安徽省启动援疆计划,消息传到学校时,许多教师还在犹豫——新疆和田,气候干燥,离家万里,语言不通,教学条件艰苦。但侯纯广没有迟疑,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

“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那里的孩子需要老师。”侯纯广回忆道。他的决定得到了同为教师的妻子的支持:“我爱人是党员,她理解我,说家里有她照顾。”2011年春天,侯纯广告别父母和妻子,踏上前往新疆和田实验中学的征程。

和田的气候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干燥的风沙让他的鼻腔经常出血,饮食差异让他长时间食欲不振,语言障碍更是教学中的巨大挑战。但他没有退缩,主动向当地教师学习维吾尔语,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学生家庭。课堂上,他创新教学方法,把抽象的化学知识融入生活,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后,他所带的两个班级化学成绩跃居全年级前两名。支教期满,学生们依依不舍,侯纯广又主动申请延长半年。

“那半年,我最大的成就感不是成绩,而是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他们开始相信,学习真的能改变命运。”侯纯广说。

到西藏去 利用假期走访牧区

2014年,侯纯广结束援疆,回到利辛一中。此后的8年,他担任班主任、团委书记,工作兢兢业业,但心里始终牵挂着边疆教育。2022年5月,安徽省启动“组团式”援藏计划,41岁的侯纯广再次报名。

“西藏比新疆海拔更高,对身体挑战更大,家人一开始很担心。”侯纯广说。但最终,妻子还是选择支持他:“她说,既然你想去,就去做吧。”

2022年8月,侯纯广抵达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高原反应让他头痛、失眠、呼吸困难,但他坚持按时上课,甚至主动承担高三毕业班的化学教学。他结合藏族学生的特点,用生活中的例子讲解化学原理,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侯阿爸”。

“侯老师的课让我们爱上了化学,他总说,知识能带我们去看更大的世界。”藏族学生次仁卓嘎说。

除了教学,侯纯广还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推动青年教师培训,并利用假期家访。他的付出赢得了师生们的尊敬,藏族同事珍措说:“侯老师不仅带来了知识,更带来了教育的温度和希望。”

孩子们给他取了一个藏文名字“扎西次仁”,意思是幸福平安、健康长寿,他说:“我很喜欢这个名字,这是孩子们对我的爱和祝福!”

收获荣誉一如既往关注边疆教育

多年的支教生涯,侯纯广收获了诸多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亳州好人”“援藏优秀共产党员”……但对他来说,比荣誉更珍贵的是学生们的成长。

今年9月,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了2025年“最美教师”,侯纯广名列其中。

“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改变了多少人,而在于是否真正点亮了他们的心。”侯纯广说。

2024年暑假,短暂回到利辛的侯纯广没有休息,而是立即投入学校团委工作。有人问他:“支教这么苦,为什么还要去?”他回答:“因为那里的孩子需要老师,而我有能力帮助他们。”

2025年7月,侯纯广的援藏任务已经结束,但他已经决定,未来仍会关注边疆教育。“如果还有机会,我还会去。”他说。

从皖北平原到新疆戈壁,再到西藏高原,侯纯广用脚步丈量教育的广度,用坚守诠释教师的深度。他像一盏灯,照亮了边疆孩子的求学路;像一座桥,连接起不同民族的心灵。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无问西东,大爱跨越山海。(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高玮怡
关键词:

侯纯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