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文明中国人
从驻西藏部队退役15年后,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2025年09月04日14:50 来源:央广网
小号 中号 大号

人物档案

伍国强,湖南浏阳人,1977年出生,1997年入伍,在西藏军区某部服役13年,荣立三等功2次。2010年退役后被安置到浏阳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工作,后调任浏阳市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退役十多年来,伍国强一直心系西藏,先后5次赴西藏贡嘎援藏,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2019年7月,伍国强被中宣部授予“最美支边人物”称号,2025年5月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初秋时节,一场大雨过后,湖南浏阳的天空澄澈透亮。退役军人伍国强站在家乡的土地上,望着那棉花糖般的云朵在湛蓝的天空中缓缓游走,这熟悉的景象,让他不由得想起28年前第一次踏上西藏那片土地时,最真切的感觉就是天很蓝、很近,仿佛伸手就能触到。 

伍国强:我当时看到西藏的景色以后,内心感到特别震撼。那时候,西藏的条件还没有现在这样好,但那里的自然风光特别美,天很蓝,云很美,风很大,置身其中感觉很空旷、很壮观。

1997年,20岁的伍国强参军入伍,成为西藏军区某部的一名战士。初上高原时,剧烈的高原反应让他头痛欲裂,刺骨的寒风在他手上留下多处冻疮。正是在这样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伍国强完成了从地方青年到军人的蜕变。

伍国强:那时部队的条件还比较艰苦,我记得,每天都是用冷水洗脸。12月份的时候,天气特别冷,我们就捧着冰水使劲搓脸,不一会儿,头发上也就结了冰。现在回想起来,在西藏十几年的军旅生涯,虽然艰苦,但好像一转眼就过去了。

时光如箭,岁月更迭。13年高原军旅生涯的淬炼,让伍国强拥有了直面人生挑战的勇气和力量。2010年,已经是三期士官的伍国强脱下军装,退役回到家乡浏阳,被安置到浏阳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荷花动物防疫检疫站工作。然而,这份工作却一度让他陷入迷茫。

伍国强: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和动物防疫打交道,一开始心里感觉落差很大。动物防疫的工作又脏又累,我们经常要走村串户。主要是为动物打防疫针,了解谁家里养了多少动物,谁家的动物有问题了,然后帮助他们去解决,从早忙到晚,皮肤晒得黑乎乎的。

伍国强(右)在农户养殖场进行动物防疫

尽管最初对这份工作心存抵触,但刻在骨子里的军人本色,让伍国强选择了迎难而上、尽职尽责。在防疫一线,他经常在气味刺鼻的猪圈、羊圈里穿梭,为村民们的家畜接种疫苗、精准采样。最忙碌的时节,他创下了一天完成600多只羊采样的纪录。日复一日地走村入户,让群众都记住了这个吃苦耐劳、耐心细致的退役军人。伍国强也在忙碌与充实中,重新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伍国强:我们作为兽医和动物防疫员,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检测、监测以及流行病调查,保障农户的牲畜不生病,不发生疫情,确保养殖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守住食品的源头关,减少不合格的食品进入市场。

退役回到故乡后,伍国强一直没有忘记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时常会想起军营中的难忘岁月,想起藏区群众淳朴的笑脸。2014年,单位发出一份通知,要选派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短期援藏,希望同志们积极报名。这一下子点燃了他深埋心底的西藏情结。面对家人的担忧和朋友的劝阻,这位曾经的戍边战士义无反顾地递交了援藏报名申请。

伍国强:一开始,家人不同意我去西藏。我说,我想回去看看,帮助西藏的百姓做点事情。因为那里的群众,以牛羊养殖为主,他们更需要像我这样的兽医去支持他们。只有做好了疫病防控工作,才能让他们的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

伍国强(右)在西藏进行检疫检验抽查

2014年,伍国强再次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西藏。在西藏贡嘎,他经过深入调研敏锐地发现,这里具备发展养蜂产业的绝佳自然条件。为了慎重起见,伍国强进行了反复试验,决定在贡嘎县推广蜜蜂养殖技术。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高原多变的天气导致蜂群存活率较低,当地群众对这项新技术也充满疑虑,交通不便又让产品外销困难重重。

伍国强:我先去找村民一起养蜂,但是没有人愿意跟我一起干。他们说蜜蜂蜇人,还说蜜蜂会吃他们养的花。其实,花开最旺的时候,正是流蜜的高峰期,之后就自然凋谢了,但是他们不理解。

伍国强个头不高,言谈举止间透着温和,但骨子里却有着军人特有的韧劲。面对推广养蜂产业的重重阻碍,他没有气馁,没有退缩。为了让当地群众理解这项“甜蜜的事业”,他走村串户,认真科普农业知识,介绍蜜蜂养殖的有关知识,并且自筹资金建立了贡嘎县首个养蜂示范点,还敞开大门,手把手无偿地向群众教授养蜂技术。

伍国强:当时我在山南的托嘎村养蜂,村民先是躲到远远的地方看,后来站在房顶上看,再后来走到蜂箱旁边看。最后,村里的书记找到县委书记,提议不让我离开,说很多村民打算养蜜蜂了。那一刻,我觉得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了,村民从拒绝到认可,我觉得这才叫成功。

伍国强(左二)在西藏贡嘎组织养蜂培训

在伍国强的持续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养蜂事业中。为了让养蜂技术惠及更多的人,他联合当地农技专家编写出版了《西藏蜜源植物图谱》和通俗易懂的汉藏双语《西藏蜜蜂养殖技术概论》,发给当地群众进行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如今,在海拔3600米的贡嘎县,已经建起12个养蜂示范基地,年产蜂蜜20多吨,为当地群众带去近百万元的年收益。

伍国强:我在援藏期间,确实为藏族百姓解决了一些实实在在的难题。后来通过援藏工作队的对接,把内地的一些企业引进西藏,当地的养蜂产业越做越大。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颗“甜蜜的种子”种到西藏的每一个角落。

从2014年至2020年,伍国强先后5次奔赴西藏贡嘎开展援藏工作,在西藏期间,他耐心地指导帮助农户科学养蜂,助力当地农业产业升级。援藏结束后,他被任命为浏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走上新的岗位后,他在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治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推动跨地域农业技术合作。他充分挖掘西藏与湖南两地的生物优势,将野性强、抗病性好的西藏鸡与体格大、产蛋量高的湖南鸡进行种源杂交,成功地培育出优良新品种。

伍国强:培育“藏湘鸡”的过程并不顺利,我从西藏多次背着鸡蛋到浏阳,但最初一直养不活,不是不出壳,就是小鸡仔出壳了摇摇摆摆,不健康。后来我不断地调整技术,把这些问题逐一解决,直到有一次,终于存活下来6只鸡。

伍国强(右)开展“藏湘鸡”的培育繁殖

有志者事竟成。如今,“藏湘鸡”养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仅在浏阳市的存栏量就突破了3000只,不仅丰富了当地特色农产品供给,也有效地带动了农户致富。

伍国强:之所以取名“藏湘鸡”,一方面是因为,它是西藏鸡与湖南鸡的杂交品种,另一个原因,则是源于我个人的西藏情结。我希望有朝一日能让“藏湘鸡”回归西藏,成功地在高原存活繁衍,以此助力西藏的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近年来,一心干事创业的伍国强在单位的支持下,邀请浏阳市的农技专家、农业劳模一起成立了“伍国强劳模创新工作室”,针对一线农业生产的问题展开集智攻关,先后取得发明专利6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2025年,伍国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伍国强在西藏当兵时,每当唱起《想家的时候》这首歌,他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现在,退役回到家乡的伍国强早已将西藏视作生命的第二故乡,那里有他永不褪色的军旅记忆,更承载着他作为农牧专家的牵挂和梦想。伍国强动情地说,未来他会带着更成熟的技术重返西藏,为那里的农牧民播种新的希望。

伍国强: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一步步成长为农牧业的专家,真切地体会到了十年磨一剑的含义,任何一项事业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我们作为农牧业的技术人员,工作的最大意义是帮助老百姓实现产业致富的梦想,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李佩蔺
关键词:

伍国强,退役军人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