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瑞士裔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逝世60周年。埃菲社近日刊文称,勒·柯布西耶的愿望从来都不是建造建筑,但他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建筑先驱,其作品早已反映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堪称时代先驱。
勒·柯布西耶(法新社)
勒·柯布西耶原名夏尔-爱德华·让纳雷-格里斯,是一位瑞士裔法国建筑师。
勒·柯布西耶基金会负责人布丽吉特·布维耶接受埃菲社采访时表示,他是“首位全球化的建筑师”。这个设立在巴黎的机构负责保存并推广其作品。
亚洲存在一个应对环境危机的典型案例。布维耶说道:“在1947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后,勒·柯布西耶为昌迪加尔市提供的设计方案就已经开始尝试运用自然通风和遮阳板技术。”
在那里,他建造了昌迪加尔议会大厦建筑群,包括议会大厦与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高等法院。这组粗野主义风格的建筑以简洁的格调和大量使用混凝土为特色。
该建筑群与分布于七国(法国、瑞士、比利时、德国、阿根廷、印度和日本)的另外16座建筑共同入选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半个多世纪后,勒·柯布西耶的许多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布维耶评价说:“他始终是一个创新者。”
她还强调:“自然是他生命的中心。”早在1933年,他就提出城市规划的五大要素依次为“阳光、空间、树木、钢材和钢筋混凝土”。
事实上,布维耶指出:“对光线的执着是其作品的核心精髓之一。”勒·柯布西耶基金会所在地——让纳雷住宅,以及拉罗什住宅和艺术家工作室便是明证。
这三座建筑坐落于巴黎西部的十六区,以通透空间、长条形窗户、质朴建材和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绿植为特色。
布维耶透露,年轻时的勒·柯布西耶曾“厌恶建筑”。然而,尽管他最初从事钟表雕刻工作,瑞士拉绍德封艺术学校的导师夏尔·莱普拉特尼耶仍成功说服他投身建筑领域。
天才由此诞生,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热爱。清晨他专注于绘画与写作,午后则在工作室工作,激情与职业在此完美交融、相互滋养。
勒·柯布西耶与夏洛特·佩里昂、表亲皮埃尔·让纳雷共同设计了数十款椅子、桌子及其他家具,因此他也以设计师身份闻名。(编译/刘丽菲)
勒·柯布西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