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西山公园,葱茏树木间,一座汉白玉纪念碑巍然矗立。墓碑上用中文和俄文镌刻着“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国人民而英勇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格里戈利·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之墓”。
2013年访俄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高度赞扬这位苏联飞行员库里申科。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动情地说:‘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他英勇牺牲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英雄,一对普通的中国母子已为他守陵半个多世纪。”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飞行员和作战飞机的数量远少于日本,双方的空军力量极其悬殊。
1937年8月,中国和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苏联开始通过出口战斗机和派遣志愿空军援助中国抗战。库里申科就是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一员。
1939年6月,库里申科率领的飞行大队在中国成都太平寺机场降落。
库里申科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在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实施的暴行后,他曾说:“我像体验自己祖国灾难一样体验中国人民的灾难,当我看到日寇狂轰滥炸中国的土地时,我非常愤怒和难过。”
怀揣着必须要打倒日本侵略者的信念,库里申科将自己的战斗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中国飞行员。每次培训,他都耐心细致,起飞前要看着飞行员坐到驾驶舱里、脚踏到刹车,自己才坐到前舱里,落地后还会仔细讲评,有时为了纠正偏差会连续带飞三四次。
1939年10月14日,库里申科率领援华航空志愿队轰炸机大队突袭日军汉口机场,炸毁日军飞机103架。在返航途中,轰炸机大队遭敌方拦截,他们英勇战斗,击落日军的战斗机6架。
然而,库里申科的胸部和左肩中弹负伤,所驾轰炸机一侧发动机被击中。危急关头,库里申科沉着冷静,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沿长江向成都基地返航。途经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时,机身完全失去平衡,为了保护战机和地面民众,库里申科毅然放弃跳伞,选择在万县陈家坝地区长江江面迫降。
由于长时间驾机,负伤的库里申科精疲力竭,再也无力游到岸边,被江水卷走,壮烈牺牲,年仅36岁。
得知库里申科不幸遇难的消息,当地群众自发沿江寻找。20天后,库里申科的遗体被找到,当地群众按照中国习俗,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和葬礼。
魏映祥的外公家住长江边,当年曾和不少群众一起,自发在江边参与库里申科遗体的搜寻。
1958年,万县人民政府为库里申科在西山公园修建了烈士墓园。魏映祥的母亲谭忠惠成为库里申科的守墓人。当年,31岁的谭忠惠在西山公园从事绿化工作。出于对库里申科的景仰,她主动请缨守墓。
1977年,谭忠惠退休前,想把守墓的任务交给儿子魏映祥。年轻的魏映祥觉得,墓园工作枯燥平淡。母亲劝他,平淡的事更需要坚持,“这位外国英雄的家离重庆很远,在这里没有一个亲人,我们要陪伴他,别让他感到孤单”。
此后,守护库里申科墓,成为魏映祥一辈子最光荣的事业。曾有单位和企业开出高薪挖他,被魏映祥一一回绝。2014年退休后,他仍然每天去墓园,如同看望一位老友。
魏映祥说,“我们中国人是有良知的,也知道感恩。我也给他的外孙谢尔盖讲过,你们的外公在我们中国的领土上不会寂寞,我们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为他守好墓,也请你们放心。”
每到清明节
万州都会举行
库里申科烈士陵园祭扫仪式
一束束鲜花
寄托着中国民众的缅怀之情
中国人民
不会忘记抗日战争中的每一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