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无声的见证
2025年08月21日16:28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许晔
小号 中号 大号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是全面展示中国海外移民历史和文化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现有藏品近6万件(套),其中许多藏品记录着华侨华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南侨机工使用的修车工具和工具包

在被称为“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上,南侨机工抢运军需物资、抢修运输车辆。图为南侨机工使用过的修车工具,最大的扳手长13厘米、宽2.8厘米,最小的扳手长7.6厘米、宽1.2厘米,钳子长13厘米、宽4厘米。云南省侨联南侨机工暨眷属联谊会副会长徐永泰捐赠。

南侨机工修车使用的帆布垫

车一旦抛锚,南侨机工利汉平便迅速拿起工具包,将帆布往车底一铺,钻入车底检修,并将拆下的零部件小心放在帆布上,使其不沾染尘土,保证抢修后车辆能正常运转。时间一长,零部件上的机油就渗透在这块帆布上。利汉平儿子利果林捐赠。

南侨机工使用的箱子

1939年,南侨机工郭六成从新加坡经缅甸回国参加抗战,回国时携带的这个箱子,后来在滇缅公路运输物资时用来装盘尼西林、云南白药等药品。郭六成之子郭振华和孙女郭文丽捐赠。

南侨机工使用的行军床

这张行军床是南侨机工郭六成在滇缅公路上随车携带的物品。平时,它是机工们休息的床;不用时,可折叠起来放在车上;情况紧急时,还能变成简易担架。床上留下了洗不掉的血渍和斑痕。郭振华和郭文丽捐赠。

泰国归侨庄江生在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二支队时的军衔胸章

庄江生,广东普宁人,1932年由泰国回国,加入新四军投身抗战。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作为志愿军68军203师副师长,参加了金城反击战。庄江生后人庄志、庄为、庄民捐赠。

泰国归侨苏青在抗战中缴获的日军将领望远镜

苏青,广东揭阳人,1938年回国参加抗战,曾任晋西北120师358旅晋绥军区三分区司令部作战参谋。1943年,他在山西省兴县甄家庄地区反击日伪军“扫荡”,缴获了日军将领的望远镜。苏青家属捐赠。

《卖花词》乐谱手稿

1938年12月,在陈嘉庚主持下,武汉合唱团前往新加坡及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各地为抗日募捐演出。当时,南洋中小学生走上街头义卖花朵,将售花所得献给祖国支持抗战。陈嘉庚的秘书潘受(原名潘国渠)有感于此创作了《卖花词》:“先生,买一朵花吧!……买了花,救了国家……”歌词朴素、感人,武汉合唱团团长、作曲家夏之秋当即为之谱曲。《卖花词》谱成后,成为抗日筹款的常青歌曲,至今仍在海外老华侨中广为传唱。夏之秋夫人陈先柄捐赠。

蚁光炎被日本特务暗杀时,家人染血的旗袍

蚁光炎,出生于广东澄海,移居泰国后经营航运业和火砻(碾米)业致富,当选为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他领导泰国华侨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39年遭敌人暗杀。夫人刘若英悲痛欲绝,欲咬舌自尽,被妹妹刘素影救下。这件旗袍沾染了蚁光炎夫妇的鲜血,被刘素影保留下来。蚁光炎儿子蚁锦中捐赠。

郑潮炯义卖瓜子筹款所用“为民请命”挂袋

郑潮炯,广东新会人,自幼随父到马来亚谋生。抗战爆发后,他肩挎义卖袋,奔走于马来亚和新加坡的华侨学校、商铺和剧院,沿街挨家挨户义卖瓜子。至1941年,他共筹集约18万元,全部捐给了南侨总会汇回祖国。郑潮炯儿子郑社心捐赠。

罗埠捐机救国委员会特别月捐簿

在反对日寇侵华斗争中,海外华侨积极响应祖国的“航空救国”号召,纷纷成立航空救国委员会、捐机救国委员会。图为葡萄牙属东非洲(今莫桑比克)罗埠捐机救国委员会特别月捐簿,记录了该组织1941年3月的捐款捐机明细,真实地反映了爱国侨胞抗日救国的热情和赤子之心。莫桑比克老华侨任南华捐赠。

衣联会赠送抗日将士的救护车在纽约华埠行进的老照片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简称衣联会)力争唤起美国民众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争取他们道义上和经济上的支持。衣联会募集到款项后,于1938年购买了4辆救护车运送回国并送到抗日前线。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捐赠。

蔡廷锴题字“爱国”

20世纪30年代,抗日名将蔡廷锴出访美国,受到当地华侨华人热烈欢迎。该题字为蔡廷锴手迹,写给美国侨领维阜。“爱国”二字是全世界华侨华人共赴国难时镌刻在血脉里的滚烫注脚。美国知名华侨史专家麦礼谦捐赠。


责任编辑:邱小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