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视野
清华人组建的星梭科技,入场中国商业航天2.0时代
2025年08月21日16:44 来源:环球人物网
小号 中号 大号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十年,已取得瞩目成就,大推力、可复用已成为商业航天的关键词,也是人类对浩瀚宇宙探索的必经之路。在这极具历史意义的阶段,星梭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商业航天新势力身份入局,以全流量补燃发动机、可复用运载火箭为主型产品,致力于通过跨维度融合创新,打造商业航天科技生态,努力实现“太空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与地球未来”的目标。

清华人的航天之路

当人们谈论清华的传统,总离不开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赤子之心。星梭科技团队的成立故事,正是清华人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誓言,写入商业航天星辰大海的生动续篇。

在星梭科技的办公区,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左侧白板写满流体力学方程与湍流模拟数据,右侧白板则罗列着供应链成本模型与市场渗透率曲线。这种“学术打底,商业落地”的创业哲学,让团队在技术端保持着对前沿科技的持续专注,同时在商业上又展现出创业者的极致执行力。

2025年初,当这支年轻的团队刚刚组建完成的时候,他们手中的“王牌”不是现成的产品,而是中国航天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技术、导师传递的经验,以及一个大胆的愿景——让中国民营航天站上世界顶尖的舞台。

“还记得在学校熬夜推导方程的日子吗?”团队成员之间经常相互打趣,“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把这些理论变成现实。”这群年轻的创业者带出校园的不只有毕业证书,更有着清华人敢想敢做的精神。当‘冰川一号’冲天而起时,那将是他们交给母校最好的答卷。

打造“黄金组合”

星梭科技瞄准不锈钢箭体可回收火箭和发动机全流量补燃循环技术这两大最具前景的技术方向开展攻关。

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首型火箭“冰川一号”将采用5米大直径不锈钢箭体,起飞重量超过千吨,搭载高比冲的“猛犸一号”全流量补燃循环技术发动机,可实现太阳同步轨道20吨以上,重复使用超过20次的效果。这对“黄金组合”可为全球商业和科研客户提供可靠、便捷、廉价的发射服务,打造链接天地的全链路“钥匙”。

“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关负责人介绍,星梭科技跳出了传统航天“大而全”“重资产”的路径依赖,转而扮演“系统集成者”与“技术突破者”的双重角色。一方面,深度嵌入中国强大的制造业网络,将火箭复杂的结构件、标准化的电子元器件甚至部分分系统的生产,交由高度专业化且成本效益突出的民用供应链伙伴完成。这不仅大幅降低了初始投入和制造成本,更将企业的核心资源从繁复的生产管理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星梭精准聚焦运载火箭最具颠覆性价值的关键环节——可重复使用推进系统的深度优化、高精度着陆控制算法的迭代以及面向未来太空经济的快速响应发射能力建设。

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模式,使公司能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显著加速迭代速度,以更敏捷的姿态响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并为中国商业航天生态注入新的活力与效率。


责任编辑:蔡晓慧
关键词:

星梭科技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