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通知书,承载着寒窗多年的期待,凝结着高校的巧思与深情召唤。最近,许多让广大网友“一眼心动”的高校录取通知书在网上火出了圈,简直堪称“神仙打架”。
南方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盒子下方区域可以直接点燃,“明德求是,日新自强”的校训会在火焰中浮现;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礼盒中,包含送给新生的专属香氛,香氛栖于一枚“悬壶”,其灵感来自“悬壶济世”的千年隐喻;哈尔滨石油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礼盒中,内嵌的冰版画艺术作品来自松花江的天然冰面;天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因写着“天大的好消息”而走红网络……
这些录取通知书之所以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光是因为它们的做工精巧、外形靓丽,更因为它们都很“用心”。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早已身处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就算没有纸质的录取通知书,同学们也早就知道了自己入学的消息,那么为什么大家仍然对通知书抱有特别的期待?
因为,通知书带来的不仅是一种独特的仪式感,也是一种郑重的祝贺,是一所高校向新来的同学表达心意的载体。正因如此,越是“用心”的录取通知书,就越会让同学们感到欣喜、珍惜。
不要小看一纸录取通知书的“用心”。从近些年的新闻看,也有一些大学在这方面屡屡出错。比如,有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出现拼写错误,“University”一词被印成了“Unversity”;还有高校把“报到”错写成了“报道”。
这些错误也许只是一时的乌龙,但只要一出现,就总能成为热点新闻。因为这对高校来说难免是一种巨大的尴尬。要知道,录取通知书是给同学个人的,但也是展示给全社会的,传递的是一所高校的形象和精神。因此,在录取通知书的制作方面,本来就应该倍加“用心”。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所高校都一定要把录取通知书制作得非常精美,甚至是惊艳,也不是非要让自家的录取通知书“走红”。网友们对那些“用心”的录取通知书表达赞叹,也绝不是为了表达某种攀比或者炫耀的心理。我们更应该将一纸录取通知书理解为大学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方式,通过这种载体,每一所高校都在努力展现自己的特质。
因此,录取通知书的形式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精美的当然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但严谨、规范的通知书,一样会得到公众的认可。某种意义上,录取通知书这份见面礼,本身就是大学给同学们送来的“第一课”。哪怕没有高大上的设计、令人炫目的科技含量,只要字斟句酌,也一样能显示出一所大学足够的诚意。
对很多同学来说,一纸录取通知书,可能会成为伴随一生的珍贵记忆。因此,不管录取通知书是什么模样,只要它足够“用心”,就能让同学们从中领略高等学府的风采,也感受到高校传递出来的尊重。
录取通知书,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