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正经历深刻变革。当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日益模糊,企业家IP已超越传统个人品牌范畴,演变为集数字身份象征、价值内容沉淀与现实影响力辐射于一体的新型价值生态体。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最新数据,2025年中国IP授权市场零售规模预计突破1675亿元,其中企业家IP贡献率较2020年的10%激增至37%,增长了27个百分点,成为驱动品牌价值跃迁的核心动能。这一变革背后,折射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家必须掌握的生存法则——将个人特质转化为可量化、可传承的商业信用资产。
中国个人IP营销领域领军人物李严对此表示,企业家IP的本质是数字时代的企业信用资产,是将创始人的人格魅力、专业能力与商业价值转化为可量化、可传承的数字资本。以小米创始人雷军为例,2025年其企业家IP价值持续凸显,在小米首款高端纯电SUV YU7发布期间,雷军通过个人社交媒体账号进行多轮预热,分享YU7的设计理念、技术突破及试驾体验等内容,相关话题累计曝光量超50亿次,直接带动YU7预售量突破15万辆,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其个人IP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更印证了企业家IP作为商业信用资产对企业价值的深度赋能。
李严是中国市场营销领域,尤其是个人IP营销这一重要细分领域的领军人物。深耕市场营销领域多年,在理论研究、产学研融合、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他在2016年开创性提出的“个人IP营销方程式实战模型”,时至今日依旧是中国市场营销领域备受推崇的个人IP打造与价值转化的权威实践指南。而李严以该模型为基础进行深度理论延展与多维度场景适配性优化,在课题研究、技术创新与应用、产学研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突破性成就,不仅为个人提供了系统化IP塑造路径,助力企业家实现从个体影响力到商业价值的高效转化,也为企业构建了以IP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壁垒,显著提升品牌忠诚度与市场渗透率,更推动了整个市场营销领域向数据驱动、情感共鸣与价值共创的新范式跃迁,成为数字时代商业生态重构的关键推动力量。
李严的模型研究和观点,也反映了当下企业家IP发展的趋势。近年来,随着消费场景的多元化与数字内容生态的完善,企业家IP正在催生新型商业基础设施。抖音企业服务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企业家IP定制化服务需求同比增长210%,涵盖人格化内容策划、品牌故事体系构建、沉浸式体验设计等全链条服务。对于这一趋势,李严指出,这种全链条服务需求的爆发,标志着企业家IP运营已进入专业化阶段。标准化内容生产体系使企业家能保持高频次、高质量的互动,系统化品牌叙事框架可将IP运营效率提升400%,沉浸式体验设计则创造了更具感染力的品牌连接新范式。但需警惕过度包装导致的“信用失真”风险,真正的IP价值仍源于企业家真实人格与专业能力的深度融合,运营体系应当是商业信用的放大器而非替代品。
李严进一步解释道,企业家IP的本质是数字时代的信用重构机制。在传统商业环境中,企业信用建立需要十年周期,而在数字生态中,优质IP可在18个月内完成信用资产积累。这种效率提升源于三个维度:一是信息透明度的显著提升,如新东方俞敏洪转型直播带货时,通过实时展示农产品溯源信息、质检报告等数据,让消费者直观验证产品品质,这种全链路数据追踪使企业家承诺的可验证性达到新高度;二是情感连接的深度强化,例如格力电器董明珠通过短视频呈现车间一线工作场景,以真实细节传递“工匠精神”,使用户感知从单一产品信息接收升级为对品牌价值观的全方位共鸣;三是价值传递的实时性,比如蔚来汽车李斌在用户社区即时回应技术问题,结合AR试驾等数字化交互场景,使IP变现周期从月级缩短至用户决策的即时转化。
但这种变革也带来新的挑战。李严警示,当企业家IP成为商业竞争的关键要素,过度商业化开发可能使IP沦为营销工具,导致公众信任度下滑。部分企业家为追求短期流量,过度包装个人形象,忽视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一旦人设与现实产生落差,将引发品牌价值断崖式下跌。此外,IP运营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千篇一律的内容输出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反而稀释了企业家独特的商业价值。更需警惕的是,在信息爆炸时代,企业家IP可能面临恶意解读与舆论危机,若缺乏系统的风险管控机制,一次负面事件就可能摧毁多年积累的信用资产。因此,企业家需在IP运营中保持战略定力,平衡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站在数字经济的历史拐点,企业家IP已不再是简单的可选营销工具,而是深度融入企业基因、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它不仅是数字时代企业信用的可视化载体,更是连接消费者情感、传递品牌价值的关键纽带。那些能够率先完成信用资产数字化重构的企业家,将凭借真实人格与专业能力的数字化映射,在新商业文明中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占据战略制高点。正如雷军在YU7发布会上所言:“在数字世界,企业家IP就是企业的第二张营业执照。”这场由数字技术驱动的信用革命,正在重塑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重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最终定义未来商业竞争的新范式。
【广告】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旨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