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脱口秀和生活轻轻交手”,是今年《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的主题。从6月27日开播以来,两周4期节目贡献了诸多热议话题:李宇春的脱口秀初登场、老牌演员的大回归、新面孔的来势汹汹;也炸出了不少火爆段子,它们涉及生活观察、职场故事、个人成长、公共议题……不止好笑,更有共鸣和思考。
这份共鸣,很大程度上来自节目中59组演员提供的丰富、多元的生活样本。他们处在不同人生阶段,来自不同城市,身于不同岗位,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生命体验。从他们身上不难看出,脱口秀已经从圈层文化渗透进普通日常,并且与生活本身紧密相连——解构与重塑,调侃与思考,生活既在别处,也在此处。
更难得的是,这一季的“朋友们”都呈现出一种“轻盈感”。不论是新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还是老朋友卸下包袱的表达,甚至是笑友团的点评、节目组的自我调侃,都有一种举重若轻但不乏深意的幽默感。
就像罗永浩在点评小帕时所说的,“无论你是否放下,结果都是了不起或更了不起”。这些朋友们用幽默告诉我们:举重实属不易,若轻更需勇气。
记录每一种生活之味
主持人张绍刚在节目开场调侃了一句话:“一年过去了,脱口秀还在。”的确,在快速发展的七八年间,脱口秀演出和综艺经历起伏,整个行业也在不断调整、重塑。就像李宇春、陈鲁豫在点评中几次提到的“探讨边界”,这一季节目很好地把握住了平衡与分寸。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的笑友团。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选手们的洞察扎实,输出有落点,观众也的确在他们的故事和段子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从消防员二哥、农学生大鹅,到滑雪教练邱月、女子职业棋手战鹰、体育解说员管泽元等,节目展现了各类职业侧影的同时,也拓宽了脱口秀的表演边界和标准。
他们的表达,都是对生活观察的高度提纯、精炼输出。
每个人和生活交手的方式也都不一样:哈哈曹带着点怂气的自洽,参加说唱节目的经历就像初入职场的新人参加面试,追梦路上的不甘、恐慌、无奈,都在一句句自我调侃中化成了新的养分;
孙书恒从MBTI讲到诸葛亮,用《出师表》别具角度地展现了i人的内心世界,在e人本位的社会中,i人也需要呐喊;
Kid谈县城和都市的抉择之困,勾画出县城“婆罗门”的浮世绘,一句“没有买卖,就只有上海”点出沪漂心声;
大国手、高寒、小四爷都以“穷”为主题,但三人有着不同视角和切入点:学哲学的喊出“穷门永存”,“养鸡王子”讲述家里一夜变穷的故事,住了20年破房子的连刘禹锡的《陋室铭》都能重新解读……
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个体面对困境时,不同方式的乐观以待和积极面对。
还有让笑友团大喊冠军的小奇,在中专生赛道上一骑绝尘:“我们生活中不叫中专,叫师傅。”罗永浩点评道:“他宣传了‘低学历’的优势,但是不反智。”
当然,也有“发疯式”的释放。孟川从泰国讲到美国再讲到山东宇宙,一句“天下大同,就在山东”被大张伟称为“狂想式”脱口秀。
江梓浩从自己的年年失利讲到对粤语演出的坚持,最后疯狂摇人:容祖儿、谢霆锋、吴彦祖、王家卫……他赛后“希望粤语文化重新辉煌”的发言,更超越了表演范畴,成为乡土文化自觉的注脚。
在这些人的表达和调侃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思考,面对问题的坚韧和智慧,这也是观众被打动的原因。
她力量的内在生长
从李宇春的脱口秀首秀开始,这一季的女性脱口秀演员依然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面对穿裙子上热搜的话题,李宇春说:“我正式回应一下,是我自己穿的,而且我要做一个科普。裙子是一种围在腰部没有裤腿的服装,不是人的第二性征。无论一个人穿不穿裙子,都不值得上热搜。”
她的这一段,为这一季的女性脱口秀演员们开了好头。今年的她们,更有一种内在生长的力量。
她力量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她可以是潇洒魔幻的,像王大刀一样,夸张的表演和诠释背后,是内心“母猎豹”和“冰山美人”两种状态的互为镜像。鲁豫评价道:“但两者不是竞争者”。
王小利的细致观察和幽默反骨,一句斩钉截铁的“我没有烦恼”,自信地肯定自己的生活状态,更是对所有自以为是的规训的反击。
作为去年表现突出的新人选手,山河围绕公共厕所卫生问题展开吐槽,张慧则聚焦控烟问题,两位女性脱口秀演员把目光放在了公共社会议题上。
而前几期最受关注的女性表达之一,来自不怕的小帕。她云淡风轻地讲述原生家庭的话题,以“地狱式笑话”叙述成长的伤痛,“炸裂”表达背后是一路走来的自我疗愈。于是就有了罗永浩提到的“了不起和更了不起”。
在脱口秀观众的画像中,女性观众占比已超越男性,女脱口秀演员、编剧的行业比例也在逐年攀升。她的表达很重要,她的表达也很精彩。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不难看出《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中的女性表达越来越具有主体性和自主性。不论是王小利还是小帕,都在展现不同路径的自我成长、自我欣赏。
这份自我,是不被所谓的统一标准所束缚,也不被伤痕累累的来时路所牵绊,永远活在当下,而且会活得越来越好。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里的女演员们。
放下包袱,回到初心
新面孔来势汹汹,但老朋友的故事同样让人感动。上届冠军漫才兄弟(徐浩伦、谭湘文)重回舞台,何广智和徐志胜依然还在,呼兰更是7年没缺席过脱口秀……
·漫才兄弟(徐浩伦、谭湘文)。
对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是带着大众审视目光登上舞台的。很多观众曾担忧何广智和徐志胜成名后会失去原来朴素的创作动力,但他们在这一季的确证明了初心仍在。
首位登场的何广智将生活流脱口秀发挥到极致,一段踢球崴脚的故事随着“脚崴了但爬上了道德高地”“我滴拐拐”,达到开场即“炸场”的演出效果。
徐志胜在第三期与合伙人小块在一组PK,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趣事,比如真空穿西服、代言羽绒服等经历,这些独特的生活体验成为他创作的素材。李宇春说,在其他节目中,徐志胜可能会有些不自在,但在脱口秀节目里,他能找到真正的归宿感,因为这里是他起步和成名的地方。
贾耗谈自己的美妆之路,笑谈对他事业影响最大的人是毛戈平,一句“我真的希望这位刷娘、娘、娘的朋友,事业和股票都跌跌跌跌跌”,可谓在脱口秀舞台上开辟了独特的赛道。
邱瑞和呼兰谈行业转变,听起来有些无奈,实则是一群人的坚持。“别说选手了,节目我都熬走好几个了!”“不遇上事谁能想起来朋友们啊?拿了冠军不会怎么样。不叫原地踏步,叫相对静止。”呼兰与脱口秀一直是“相爱相杀”,为了这个舞台,宁可停掉商演,临时写稿也要来。这可能就是“承重墙”的责任和担当。
·徐志胜与呼兰。
罗永浩说,的确很少有一个节目,7年了,还是这群人在这个台上表演。不论他们出去多么大牌,多么炸场子,回来依然是这群人。这份初心,很是难得,也恰恰是保持创作力的根本。不论是新面孔还是老朋友,其实在这个舞台上,胜负早已没有那么重要,就像呼兰说的,拿了大王还是站在这里。
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故事要讲,每个人也都有生活的态度要表达,脱口秀,就是让重一点的生活变得轻一些,让快转的人生变得悠然起来。
脱口秀,可以是每个人生活的席梦思。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