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江西会昌县,暑气蒸腾。陈晓宇脚踩沾满红泥的凉鞋,稳稳立于田埂之上。镜头聚焦处,是张大爷躬身采摘凤梨的佝偻背影。当这位古稀老人捧起刚离枝头的金黄果实,沟壑纵横的脸上绽开淳朴笑容:“丫头,这个甜!”——这已是陈晓宇返乡三年来记录的第37位农户。镜头之外,一场用数字技术反哺乡土的新农人实践,正在这片红土地上蓬勃生长。
云端高管转身:撂荒地刺痛都市灵魂
时间倒回三年前同个酷暑时节,彼时的陈晓宇身着精致职业套装,伫立于深圳福田区28层写字楼的落地窗前。作为一家知名电商企业新晋总监,她统领着30人的精锐团队。七年打拼,从基层岗位一路奋斗至管理层,在光鲜的履历与国际展会的光环下,她曾深信“奋斗即正义”的都市信条。
然而,一次春节返乡之旅,成了人生的转折点。颠簸崎岖的山路上,返乡大巴窗外掠过的景象令她心悸:记忆里连绵的翠绿茶园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大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坡地。一位偶遇的老茶农蹲在稀疏的茶树旁,叹息道:“年轻人都走了,这些上好的明前茶,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在树上。”老人那双布满老茧、皴裂如树皮的手,与他身后堆积却无人问津的茶篓,像一记重锤,狠狠撞击着她西装革履包裹下的灵魂。
破釜沉舟:质疑声中点亮第一束光
辞职返乡的决定掀起轩然大波。最亲密的闺蜜攥着她象征职场荣光的工牌,泪水涟涟地质问:“你那些熬过的夜、飞过的国际展会,都白费了吗?”面对周遭的不解与劝阻,陈晓宇毅然回到会昌的青山绿水间。
质疑声尚未散去,行动已悄然开始。她架起相机,深入果园,用专业镜头语言讲述农人与土地的故事。当第一支记录赣南老农精心培育脐橙的纪录片在抖音平台发布,奇迹发生了——视频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百万,评论区涌来如潮订单,次日便促成了2000斤脐橙的销售!看着老乡们因希望重燃而骤然明亮的眼睛,陈晓宇找到了比任何KPI都更珍贵的答案:数字时代的连接力,能为沉寂的乡土注入新生机。
乡土KPI:从滞销果到新灶台
当被问及“是否后悔离开繁华CBD”,陈晓宇的微笑笃定而温暖。她轻点手机,展示珍藏的照片:一张是王伯家堆积如山的猕猴桃从滞销品变成了孙女崭新的学费收据;另一张是周婶家经年熏黑的老灶台,在直播收入的支持下焕然一新,炊烟袅袅升起。陈晓宇说:“城里人追逐百万业绩,而在这里,一筐果能圆孩子读书梦,一场直播能换回温暖灶火——这些,才是我心中最值得炫耀的人生KPI。”
未来蓝图:乡音为信,溯源筑梦
如今,陈晓宇的助农事业已从单打独斗走向系统化深耕。今年,她正积极筹建专业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每一份会昌特产赋予“数字身份证”,让消费者清晰看到从枝头到舌尖的全过程。曾被她在大城市刻意隐藏的乡音,如今成了最亲切、最有力的信任背书,拉近了城乡距离,也为家乡农产品打上了“真实可靠”的烙印。
从都市的出走者到乡土的归来人,陈晓宇将前沿的电商思维与数字工具深深植入会昌的田垄山野。她的镜头不仅定格了农人的汗水与笑容,更铺就了一条以数字为桥、从田间直达餐桌的振兴之路。这片红土地曾赋予她生命的底色,如今,她以智慧与热忱深情回馈,在故乡的沃土上,书写着新时代“新农人”的精彩答卷。
【广告】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旨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