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遇到了困难,别急着认输”“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带动更多残疾人朋友传递爱与温暖”……
6月3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今年获评的全国自强模范代表和大家面对面交流。
雅典残奥会、釜山远南运动会、世界轮椅运动会……自幼因车祸失去右臂的扶婷在游泳运动生涯中斩获18枚金牌,掌声与喝彩一次次为她响起。
生活是更广阔的赛场。告别泳池,扶婷在湘潭大学法学院完成本硕博学业、留校任教,作为兼职律师走上法律助残之路。18年来,她带领数十位律师投身公益普法和法律援助,为涉残组织担任公益法律顾问……“我坚信,独臂也可以守护正义的天平。”她说。
同样失去右臂的,还有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新圩村独臂乡村医生陈桂平。少年立志学医的他,为一个月练成单手打针,曾在自己的双腿上扎出无数针眼。
1996年,19岁的陈桂平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一周跌跌撞撞学会单手骑车后,村里从此多了个右袖飘摆、“单骑”行医的“白衣大侠”。
29年来,陈桂平累计出诊行程超12万公里、接诊超20万人次,骑坏16辆单车、背坏18个医药箱。
不完美的身体,用直白朴实的方式告诉人们:昂首挺胸,就能有无限未来。
残疾人就业是世界性难题。我国以政策推动、社会协同助力个人奋斗,形成一套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中国方案。
2023年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先天听障的浙江省平湖市景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首席技师陈良杰,以每分钟340多字的输入速度处理3万多字的法文输入和杂志排版设计,获得世界冠军。
公司120多名残障同事中30多名身有听障,陈良杰帮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沟通问题、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出数十名中高级技工。
“我更注重引领他们树立信心、激发潜能。”他用手语说,“这样通过职业教育、认真钻研技术,成为专业能手的能工巧匠大有人在。”
照亮他人,也是成就自己。2014年,因车祸致残、用时3年重拾自理能力的唐占鑫,与残友创办北京首家由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的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后发展为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十多年间,中心不断壮大:
完成国内第一本《脊髓损伤者生活自助手册》;为全国超900位伤友提供生活重建服务;培养专业无障碍督导员,推广孵化全国50多家助残机构……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心团队钩编的绒线花作为颁奖花束吸引全球目光;2023年,中心被认定为全国首批“美丽工坊”,帮更多残障女性就业增收。
“这就是我们手工制作的‘荣耀之花’。”唐占鑫现场展示绒线花,“到今天,我们已为2500多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700多人实现就业增收。”
“除了看不见,盲人什么都能做。”看过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黄莺自媒体账号的人,便知此言非虚。
黄莺2岁因病失明,是宁夏首位参加普通高考的盲生;上大学后,她又探索出盲文口述互转的盲生学习模式。
“读研期间我创办了‘盲着看看’等自媒体账号,为盲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求学指导,帮助视障者掌握独立生活技能,传播视障知识和励志故事。”黄莺说,她现在的理想是开展更多残障相关学术研究、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如果有障碍,那就超越它!新时代无数残障人士勇敢追梦、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激励着残健融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全国自强模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