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国内
新华视点|古技生新枝 薪火传新韵
2025年06月30日16:51 来源:新华社 作者:丁春雨 李小波 杨静 程济安
小号 中号 大号

在山东省郓城县,漆艺工匠李程的故事如同他手中的漆器,在时光打磨中绽放出温润而厚重的光彩。作为山东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他带着家族传承的使命返乡创业,不仅让濒临失传的技艺重焕生机,更以“非遗+产业”的模式,为近3000名乡邻铺就了家门口的就业路。

在李程漆艺创新工作室,他正伏在工作台上制作漆器作品,这种传承了2000余年的传统技艺,包含制胎、裱布、髹漆、打磨等复杂工序,一件精品往往需要耗时数月甚至数年。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门古老技艺,李程系统整理了家族传承的36道制作工艺,将口传心授的技法转化为标准化课程。在省级工友创业园支持下,他推出“非遗+产业”模式,从漆艺基础理论到实操技法,从简单素胚制作到精美成品打造,从传统纹样解析到创新设计实践,每一个环节李程都对学员认真教授。他开设的50余期培训班已培养960名乡村工匠,累计辐射带动近3000人就近就业。

潘能辉,出生于湖南省安乡县,祖上四代都从事木雕艺术的创作。潘式艺术木雕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潘能辉和木雕艺术紧紧地相连,也开启了他和木雕的相伴之旅。

为寻找创作灵感,潘能辉行走在沅江之滨,目光停驻在靠岸的船只上,久久凝视着常德诗墙那斑驳的字迹,曾经的古河街,仿佛穿越历史的重重尘埃,缓缓传递至他手中的刻刀。

潘能辉以沈从文《湘行散记》为创作蓝本,记录家乡的河流和风土人情,创作展现沅水流域等地风光与人文的巨型木雕。经过5年努力,他即将完成长25米、宽1.5米的水墨画稿。

近日,河南省卫辉市庞寨乡柳位完全小学校园里格外热闹。孩子们围在树荫下,欣赏非遗高跷来校园里展演。与以往都是成年队员组成的演出队伍不同,这次参加展演的都是村小学和乡中学的学生。

今年11岁的侯佳林,3年前被来校园展演的高跷所吸引,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跟着老队员学习。如今已经能熟练地走舞步,和学哥学姐们一起演出。

柳位高跷是卫辉市民间盛行的群众性技艺表演,属于传统舞蹈的一种,2011年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柳位高跷多次到新乡、郑州、鹤壁等地的高校和中小学展演。在扩大影响的同时,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日前,在湖南省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1999年出生的肖瑶正领着周边的妇女学习体验桃源刺绣,带动她们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

返乡后,肖瑶四处拜师,将古老而稀缺的桃源刺绣技艺从时光的记忆中“打捞”出来。她还带领年轻团队开发文创产品,制作耳环、胸针、项链等饰品,把桃源刺绣带入大众视野。


责任编辑:李佩蔺
关键词:

李程,漆艺工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