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国际
“哎呦!这个外国人……”
2025年06月29日09:32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王秦怡
小号 中号 大号

在中文互联网的世界中,歌手维塔斯、自媒体博主维多利亚是为数不多的进入中国人记忆的当代俄罗斯人。当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斯大林这些历史人物的身影逐渐远去,对于中国年轻人来说,是他们,让自己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俄罗斯。

“俄罗斯流行乐坛的大明星”

很久没有活跃在观众视野中的维塔斯,最近因为开演唱会更新了社交平台。自2007年以来,他已经在中国开了8次、共28场演唱会。他甚至出演了多部中国电影,比如,《建党伟业》中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维经斯基,《花木兰》里勇敢的歌者古德。

2007年6月17日,维塔斯在上海举办演唱会。

看到这里,你可能依然不知道维塔斯是谁,却一定曾被他“呜啊啊啊啊啊”的魔力歌声洗脑过。在声乐学中,人们常用海豚音来形容超高音,因为海豚能发出2000赫兹至10万赫兹的多种波长的高频超声波,远远超出人声的上限。而维塔斯就是最广为人知的海豚音演唱者,他的歌声如天籁,能跨越五个八度。还有传言称,他的声音曾震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水晶灯,以至于有粉丝带着玻璃器皿去他的演唱会现场试验。

造型前卫的维塔斯。

你也可能刷到过他演唱单曲《歌剧2》的现场。维塔斯眼波流转,嘴角保持着略显诡异的笑容,就在这低吟的说唱之后,一段迅猛高音接踵而至,且连升三个八度。此时的他也收敛了笑容,目光逼视前方,宛如一个王者。很难描绘我看到这段视频时的感受:或许因为他的歌声与表情的反差,或许因为他背后穿着红领黑长袍、戴着各式面具的乐手,只要那小提琴的前奏一响起,象征高音的红色围巾一亮出,听者似乎便被带入到一种莫名的狂热中。

凭借《歌剧2》红遍俄罗斯乃至亚洲时,维塔斯19岁,出道不满两个月。但在此之前,他已经创作了很多作品。1981年,维塔斯出生于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家庭”,祖父在合唱团唱歌,父亲是乐队独奏,母亲是时尚设计师。他从小耳濡目染,很早就开始创作。这首著名的《歌剧2》就是他在17岁时写就的。维塔斯曾回忆,某天凌晨3点,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个高音。住在隔壁的父亲被他吵醒,说“如果你还不停止大叫,我就要喊警察了”。内心受伤的维塔斯离开了家,但他明白,“我已经找到了那个音”。

2000年10月,经纪人普多夫金第一次见到了正在剧院演出的维塔斯。当听到维塔斯的声音从小姑娘声一下变成年轻女士的声音,然后变成历尽沧桑的男人声音,最后变成老年妇女的声音时,普多夫金惊呆了。演出结束后,他对维塔斯说:“我要把你打造成俄罗斯流行乐坛的大明星。”

维塔斯成了歌手,而在他的人生设想里,如果不做歌手,他也许会当一名服装设计师。2002年9月,维塔斯在克里姆林宫举办了他的服装发布会“秋天的梦”,共展示了42套女士服装,风格华丽、前卫,甚至有些怪诞。维塔斯早期的舞台形象也大抵如此,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一套如天外来客般的造型——光亮无发的头顶,高领金属色演出服,配以怪异的帽子和高跷般的靴子。维塔斯也因此一度被称为“孤独的外星人”。

维塔斯音乐生涯的转折点是在2003年。那年,一直支持他创作音乐的母亲因病逝世。维塔斯曾回忆,小时候无论自己的创作多么糟糕,母亲总会搬把椅子,坐在他对面,静静地看着他,听他唱。“或许就是这些支持给我插上了翅膀,让我可以飞翔。”母亲去世后,维塔斯无法接受,跑到中国西藏将自己封闭起来,在僧人的诵经声中自我疗愈。

2020年1月18日,维塔斯在湖南卫视小年夜春节联欢晚会上献唱。

重返舞台后,他创作出《星星》《妈妈》等歌曲。舞台上,他穿着深色西装,素面朝天,赤诚地吟唱着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生命的诘问,尤其是那特殊的卷舌音,让他的表达多了一丝缠绵与哲思。维塔斯把这些歌称为“献给母亲的歌”,他说,每当他在舞台上唱起这些歌时,都能看到坠落的流光、身边飞过的蝴蝶,“感受到她的存在”。

这首《星星》也是维塔斯传播最广的代表作之一。有网友在这首歌的评论区写下感言,感谢维塔斯的歌声鼓舞了自己。显然,维塔斯用歌声证明了“发自内心的灵魂之音没有国界”。

2015年,维塔斯《第七元素》的演出片段被上传至YouTube,其点击量迅速突破1000万人次,成为欧美乐坛的网络神曲,在当时几乎被所有内容创作者重新演绎了一遍。

记录中国生活的俄罗斯女人

今年年初,一条短视频在网络上疯转——在大楼的走道里,一个外国面孔的小学生背着书包,脚下一边踢着得了低分的英语卷子,嘴里一边嘟哝着:“我要洋人死!”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镜头一转,他的妈妈——同样是外国人,拿着鸡毛掸子气势汹汹地走了出来。

这种反差自带一种幽默感。网友调侃,孩子真胆大,对着祖宗“贴脸开大”。还有网友说,这中文说得真溜,明明就是我们中国娃。

维多利亚夫妇创作的视频作品截图。

和《环球人物》记者聊起这段视频,视频中的妈妈、自媒体博主维多利亚先忍不住大笑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她止住笑,对记者说:“萨沙有时会冒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话,能拍的我们当场抓拍,没拍到的就记下来,重新通过视频分享给网友。我不知道他这些话是从哪里学来的,他现在的中文水平、对‘中文网络梗’的理解已经超过了我们。”

维多利亚今年37岁,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2009年到中国留学,并因此和同在中国的瓦季姆相识、结婚。2019年,两个人开设了“维多利亚夫妇”账号,既是为了记录一家人在中国的生活,也是为实现维多利亚的演员梦。小时候,维多利亚就喜欢拉着父母、弟弟一起演戏。后来在中国,她还争取到出演一部电视剧主角的机会。她甚至和瓦季姆上过一档当时特别流行的恋爱节目,两个外国人用中文一本正经地吵架,逗笑了不少人。

早期的视频内容,不少来自维多利亚的观察。“在俄罗斯,我们全年都喝凉水,而中国人更喜欢喝热水。我们去中国的医院看病,医生也总叮嘱,你要多喝热水。聚餐也很有意思。俄罗斯人去做客,会把自己盘子里的饭菜吃完,这表示主人提供的饭菜很受欢迎。中国人不一样,如果你吃得精光,对方会觉得你饿了,会给你不停地夹菜。还有送礼物时,在中国一定不能当面拆。”其中一些片段被维多利亚搬到了视频里,网友们评论:哎哟!这个外国人,把中国人的精神领悟得真透彻!

慢慢地,和孩子的相处也成为维多利亚视频的重要部分。视频里,给萨沙辅导作业时,她忍不住抓狂;看到儿子28分的英语成绩时,她和丈夫两个人同时抓狂。

维多利亚夫妇创作的视频作品截图。

“这是我们和中国家长相似的地方。”维多利亚说,瓦季姆会说俄语、英语、中文、韩语、日语5种语言,她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所以有时看到孩子考得不好就忍不住生气。几天前,因为儿子俄文拼写出错,她又一次气崩溃了。“我让他读英文的课文,读完后翻译成中文和俄文。我发现,有一些词他能翻译成中文,但他不知道该怎么翻译成俄文——他可是个俄罗斯人啊!”

“中国的家长看到我们生活中的困难,会意识到原来外国人也一样,教育孩子也会头疼。”在维多利亚看来,这种“来自真实生活的共鸣”正是粉丝喜欢他们的原因。

视频火爆的另一个原因是“幽默”。采访维多利亚的全程,几乎都充斥着她欢乐的笑声。她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可能受气候影响,俄罗斯人乍看起来很严肃,不会对陌生人笑呵呵的,不管说好事儿坏事儿,听起来都像在吵架,但其实,很多俄罗斯人有一种冷幽默感。维多利亚记录给女儿丽萨拔牙的一幕,视频里,她拿着拔牙钳,只听“嘎嘣”一声,丽萨的牙被拔掉了。吸睛的还有丽萨的表情。她若无其事地咧开嘴,露出一排有了豁口的牙齿。为了避免误会,维多利亚后来在评论区补充道:是孩子要拔牙了,所以才拔掉,不是我在惩罚她,大家不要误会。

2024年,维多利亚在俄罗斯度过了圣诞节。前排为维多利亚一家四口合影。

这种“俄式冷幽默”,记者也体会到了。采访的最后,聊起做短视频以外的工作,维多利亚说:“我还是两个孩子的‘家庭老师’。可以说,我就是时间管理大师。”尽管这份“工作”常让她感到乏累,但更多时候,和家人在一起让她觉得满足。

在最近更新的一则视频里,他们拉了一条很有中式特色的红条幅,庆祝儿子拿下人生中第一个冠军——首届“枫叶杯”国际中文演讲比赛一等奖。


责任编辑:高玮怡
关键词:

维塔斯,中国,维多利亚,俄罗斯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