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国内
航天员王杰:是力学博士、工程师,也是“航天员”
2025年04月24日09:39 来源:央广网 作者:张筱璇 等
小号 中号 大号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神舟二十号乘组03航天员王杰,是一位力学专业的博士。他曾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地面科研人员,如今即将以航天飞行工程师的身份进入太空。用工程师的眼光去看空间站,会有怎样不一样的视角?

航天员王杰

1989年,王杰出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的一个小山村。出身于一个勤劳、质朴的农民家庭,王杰擅长的却是读书。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去乌拉特前旗的县城里读中学。考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之后,王杰的专业是飞行器制造,这个笃信“读书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又通过考研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力学专业,一路读到博士。

在研究生阶段,王杰开始接触与航天有关的科研项目,开始梦想着成为一名中国航天科技人员。

王杰说:“接触到这些科技人员之后,觉得他们知识很渊博,作风很踏实,工作也很务实,很纯粹地干技术、搞研究、做研发,就觉得很羡慕这样的人。我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性格、个人的经历以及家庭背景等等,觉得我可能比较适合干这个。最重要的也是感兴趣,我喜欢这个东西,就想从事这样一份职业。”

王杰在开展训练

博士毕业后,王杰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就是“航天五院”的载人航天总体部,从事研发工作。

工作大约两年后,恰逢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王杰作为他所在部门最年轻的技术人员,在工作单位的鼓励下报了名。最初,这个人生前半段以读书见长,从未想过自己还有潜力成为“航天员”的年轻人,只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没想到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幸运入选。

王杰说:“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因为高中时也有民航的飞行员选拔,那个时候都没有人通知我去参加体检,可能我连飞行员的标准都达不到,所以更别说航天员了。所以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参加选拔,但没想到第一关突破了,过了一关又一关就来了,感觉还是比较幸运。”

幸运的背后,也有许多咬着牙的坚持。航天员必须通过的离心机和转椅测试,都曾经让王杰既紧张、又担忧。

王杰说:“做离心机的时候,我的腹肌不是特别强,当时教员试一下我的腹肌,一按肚子塌下去了,对我也表示很担忧。我们要一边做一边看边灯应答。主要看着灯,把每一个灯都给按好,尽量不要出现灰视,一定要把每一个要求的动作完成好。紧张担忧,但是也扛下来了。”

直到收到入选第三批航天员的正式通知后,王杰依然认为,体能是他最明显的薄弱环节之一。他坦言,自己曾认为“好好学习”的重要性远高于体育锻炼。到了接近30岁的时候才开始系统性的体能训练,有太多功课需要“一点一点去补”。除此之外,让王杰感到意外的是,工科生“理论先于实践”的思维模式,也给他的操作训练平添了一些“麻烦”。

王杰说:“一次训练的课程是舱外服的训练,我印象很深,当我还停留在思考原理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我的同事,他是一个航天驾驶员,已经操作完了,而且他操作得特别好,这对我刺激很大。我后来就观察人家,他们操作的时候不慌不忙,是一步一动,又有逻辑有思考在里边,我就需要学习这样一个操作的习惯,操作的理念。”

神舟二十号乘组

在航天员大队的训练过程中,03王杰观察得最直观的,就是01、02两位队友。在王杰看来,经验丰富,身体力行,且在传帮带时毫无保留的指令长陈冬,有担当、敢表达、善于精准操作、待人大度真诚的陈忠瑞,都让他在合作训练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这支3人小队,此前已经一起训练了相当长的时间,建立了深深的默契。恰逢神舟二十号任务标志是一个较为少见的三角形,在王杰这个力学博士看来,三角形是代表“稳定”的几何结构,也是神舟二十号乘组最生动的写照。

王杰说:“我们之前也做过备份乘组,在备份乘组的基础上,我们也进行了提前规划,已经提前开始了一些训练,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强化训练。我们的指令长已经执行过两次任务,这是他的第三次飞天,经验非常丰富;我们的02也是技术特别扎实。我们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训练,技术、能力稳定;我们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合,状态也很稳定。”

这个状态“稳定”的三人乘组,将彼此在任务中互为备份,也分别有所侧重。03王杰说,飞行员出身的01与02,可以更加迅速、精准地完成各项操作任务,而他自己的操作速度通常慢一点,但细心、周全是他的优势。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期间,计划展开多项新的科学实验。王杰表示,他的理论知识相对丰富且善于思考,可能会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有所帮助。而在谈到“太空菜园”里的新任务的时候,王杰又在不经意间展露了属于载人航天工程师的思维底色。

王杰说:“我觉得太空菜园挺好的,首先对人的心情是一个调节,其次它更多是一个研究的项目,通过种菜发现一些植物到底是怎么生长的?它们怎么才能更好地吸收水分、营养,怎么才能长得更好?可能若干年后,我们人类要到更远的地方去,那时真的会涉及到太空菜园——人和植物共存。现在就是我们做一些初步的科学探索。”

经历了漫长的训练与期待,这个曾经只想着“脚踏实地”的工科生,即将奔赴属于他的星空。王杰对即将到来的太空之旅充满信心。他说,正因为自己曾经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地面工作团队的一员,他对于中国空间站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着深深的信赖。

王杰说:“这么多科研人员时刻在关注着我们,时刻在关注着天上航天器的状态,有他们的支持,我也感到很放心。因为我也在工业部门工作过,在这种严慎细实的精神下,航天器设计肯定是安全稳定的,我也非常有信心。”

王杰说,未来半年在轨期间,神舟二十号乘组将把属于他们的“接力棒”传承好,管理好空间站、完成好科学实验项目和既定出舱任务。如有机会,他希望亲身体验一下舱外行走。他还期盼着切身体验失重的感觉,在空闲的时候遥望地球家园与故乡山水,并在有感而发时做一些文字记录。

王杰说:“我主要带了家人和孩子的照片,6个月我想我肯定对家人也会有思念,尤其是对孩子,偶尔会看看他们的照片。在我飞行的时候,如果我某刻有一点想法,我会记录到这个照片的背后,将来可能我自己会看,也和孩子一起共勉。除此之外,我还想在整个任务期间,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或者感受记录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宝贵的财富。”

(记者:张筱璇、张棉棉、王逸群、黄天卓)


责任编辑:蔡晓慧
关键词:

王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