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网站3月12日发表题为《2025年及未来的技术预测》的文章,作者是美国亚马逊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瓦格纳·福格尔斯,编译如下:
我们已经步入一个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挑战和迅猛推进的技术变革。利用技术造福社会不仅是道德责任,也成为有利可图的事业。
意图驱动的技术正在重塑我们与数字世界的关系:这些技术提升专注度和幸福感,而非仅仅吸引注意力。未来,利用技术产生积极影响不仅将成为可能,还将重新定义我们对成功的理解。
随着全球在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粮食与经济安全以及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等领域应对种种挑战,一场革命也在就业市场悄然展开——向着有益于人类的工作转变。跨行业、跨代际的劳动者的价值观和偏好开始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寻求能够对社会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工作。
研究表明,千禧一代和Z世代已经成为全球劳动力的主体,他们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寻找意义和目标。哈佛商学院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指出,大学毕业生甘愿为具有社会效益的工作牺牲薪酬。为了保持竞争力,企业必须调整策略,吸引并留住这些以目标为导向的员工。
这意味着需要创造能产生积极社会影响的工作,把可持续发展原则融入现有工作岗位,把环境、社会与治理(ESG)价值观真正嵌入核心的企业战略。提供有意义的工作并赋能员工推动积极变革的企业将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此外,在社会和环境因素对经营业绩不可或缺的世界,这些机构也将为取得长期成功打下基础。
十年来,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扩展性和可靠性不断提升,标志我们向清洁能源生产转型的重要里程碑。这些能源对减少碳足迹和生产去中心化发挥关键作用。预计到2028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能源供应的42%。但是,尽管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且应用广泛,仅靠它们仍然无法快速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为弥补这一缺口,我们需要一种持续、模块化且全天候的补充。
解决能源挑战不仅涉及能源生产,还需要重新思考能源消耗。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不断增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数据中心的能耗方式。此外,下一个前沿领域将涉及把数据中心设计为灵活的负荷中心,能够根据电网的实时需求调整能耗。
这种转型还需要一支技能娴熟的劳动力队伍,包括从核工程师和机械师到电网管理专家和材料科学家。投资于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至关重要。这将创造高薪、高技能的工作岗位并且推动跨行业创新,从而重塑经济格局。在技术创新推动下,清洁能源和熟练劳动力将开启一个创新新时代,重新定义可能性,推动我们迈向一个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未来。
我们已经从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的漫长新闻周期转向即时的连续不断的最新消息。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传播和消费新闻的主要渠道,辨别真伪也从未像今天这么困难。在这个“速度优先于准确性”的世界,公众对传统媒体和新闻机构的信任逐渐削弱。
这种现象影响深远:相当一部分人(占52%)难以识别真实的信息,导致怀疑盛行和错误信息广泛传播。然而,如果说技术加剧了这一危机,它同样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十年来,开源情报已经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工具,用于展开复杂调查并且揭露隐藏在层层欺骗之下的真相。诸如响铃猫网站和“为了人民”网站这样的组织利用公开数据(如地理位置、时间定位、IP地址等)开展从揭露人权侵犯到调查国际冲突等各种工作。全球主要新闻机构采用开源情报的方法进行事实核查和验证调查(有些机构甚至开源了自研工具)。
这些工具的开发和普及将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准确信息也能像错误信息一样迅速传播。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恢复公众对传统新闻来源的信任,还将提升数字平台上的整体讨论质量。未来之路很清晰:使用技术的目的不仅是连通世界,更是保护连接我们彼此的信息的真实完整。
从台风走廊到澳大利亚丛林,全球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频率都在上升。当今的灾害响应系统往往面临数据碎片化或难以获取的问题,尤其是在薄弱孤立的社会。要有效应对灾害,核心在于数据——也就是在系统化的框架内收集利用数据的能力。自上而下的救援行动虽然具备一些优势,比如能够调动大规模资源,但往往缺乏快速响应所需的灵敏和活力。
随着手机的普及,社会能够收集多样化的实地信息。给社会数据和决策权,我们不仅将改善灾害响应,还将创建一个能力更强的灾害管理网络。面对日益增多的灾害,这种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由数据推动的备灾模式不仅有益,更是绝对必要。采用以社会为中心、由数据推动的模式,我们终将构建一个未来:技术增强人类的韧性,使社会得以自信自主地应对越来越难预测的世界。
最后,在设备成为我们自身延伸的世界,吸引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高价值产业。每个滑动、头条和通知都被设计成吸引我们的诱饵。
这种对注意力的无休止追求导致意外后果,比如焦虑和抑郁的上升,以及普遍存在的注意力分散。我们需要转向一种更加以意图为导向的方法。
不要误解——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放弃数字连接,而是更加关注设备可以如何增强我们的意图而非仅仅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关键是在两者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这些实践符合荷兰人的“尼克森”概念——有意义的闲适,或者说“无所事事的艺术”。这种方法认识到,在日益复杂的世界,拥抱简单可以使技术重新符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
通过回归意图性,我们可以提升与技术的关系,确保它给我们力量而不是分散我们的精力。(编译/赵菲菲)
瓦格纳·福格尔斯,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