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特刊>>地球第三极
雪域藏医药,在地球第三极抚慰众生
2025年04月17日19:49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杨学义
小号 中号 大号

占地400亩的甘露药材基地。

在甘露藏医药文化展览馆,陈列着让人眼花缭乱的藏药材。牛黄、麝香、藏红花、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均在其中,玉石、翡翠、琥珀、松石等各种意想不到的制药成分也意外地陈列着,让人不禁感叹藏医药文化的神秘与博大精深。

甘露,在藏语中称“堆孜”。“堆”是致人疾病、伤害人命的因素;“孜”是能消除这些病苦,带来福泽。因此,甘露寓意为“治病的神药”。

作为“民族记忆的背影”,甘露藏药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完美展示了藏医药文化的精美绝伦、卓尔不凡。

藏医药发展的“活化石”

甘露藏药厂的前身赫赫有名。1696年,伟大的藏医药学家第司·桑杰嘉措创建了“西藏拉萨药王山医学利众院”,成为藏族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后来,经过1916年创建的拉萨门孜康(医学历算院)时期,西藏和平解放后,乔迁新址并扩建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制剂室。2002年6月,药厂正式更名为“西藏自治区藏药厂”。2012年12月,药厂改制为“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如今,甘露藏药厂走过了一条300多年的漫长道路,堪称中国藏医药发展的“活化石”。

甘露藏药专家研发特色藏药制剂。

甘露藏药专家团赴察雅县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目前,公司生产、经营55个国药准字号藏药产品,其中21个品种被列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另有18个专利,同时拥有一项国家秘密技术品种和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藏医药学具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科学体系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如果追溯起来,藏医药学已有38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同胞便已发现有些植物、动物和矿物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并懂得了初步的医药道理。由于历史悠久、理论完整、用药考究、疗效独特,藏族医药学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的医药学并称为四大民族医药学。

藏医药学也是青藏高原独特环境的产物。据统计,青藏高原共有2000多种植物、159种动物和80多种矿物可入药,这是世界上其他民族医药难以比拟的。而由于所用药物大多采自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的高原地带,其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同类药物;另一方面,藏药材几乎没有污染,不会使服用者产生药源性疾病,这在很多地区看来是望尘莫及的。

雪域高原的灵丹妙药

由于海拔高等原因,很多长期生活在西藏地区的人民患有高发病、常见病,比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胃肠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类风湿疾病等。在数千年的发展中,藏医药针对这些疾病有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支撑。在藏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各种不同成分的药材科学组方,并通过特殊加工工艺精制精炼,藏药成了和中药、西药并列的一大类药物。相比而言,藏药既有西药制造过程中提取有效成分、精制精炼的优点,又有中药采用大自然原料、复方组合综合作用的特色,具备天然无污染、无毒副作用、不成瘾、组方广博和作用于整体健康的特性。

甘露藏药详细研究了全国各地区流行病和高发病的分布特点,并针对各个地区的重点用户精准布局,着力推广相关产品。多年以来,甘露藏药已经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明星”药物。比如,针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七十味珍珠丸”,针对消化系统的“仁青常觉”“仁青芒觉”。

甘露藏药做好制药过程控制与监督。

藏药的独特炮制方法也赋予了药物奇特的疗效。“坐台”藏文名为“欧曲坐珠钦莫”,是西藏有史以来的第一项特殊藏药制作技术国家级专利。何为“坐台”?“坐”指炼制,“台”指灰、粉末,意思是锻造成灰,是藏药炼制秘法瑰宝。藏药的炮制方法有热制、冷制、猛制、精制等多种。如果不严格遵循传统炮制工艺,药品的疗效往往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坐台”也是藏药的精髓。藏药的采集加工应做到“适地采集、适时采集、干燥拣选、分清陈旧、炮制去毒、调伏增效、适当配制”等工序。药物生长在雪山、高山等凉爽、具有日月光华之力的地方,要采集色鲜味浓,没有被虫蛀咬,没有被火烧焦,没有被大自然损伤,没有被阳光、阴影、水所损坏,适时稳固生长,根大而深,向阳而生的药物。关于采集时节,藏医认为:花蕾、茎枝在旺盛时采,根、种子在秋季挖,叶子在夏季采,花在初夏采,果实在秋天收,树皮在冬春秋采集,树脂在春秋采集。采集后的药物通过炮制,不但能消除或降低毒性,而且可适当改变某些药物的性能,借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焕发新生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与古人相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健康情况和疾病类型也发生了变化。拥有几千年历史的藏药能否适应现代社会呢?甘露藏药为此进行了很多适应性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一些针对现代人群高发病的药物中,甘露藏药甚至走在了前列。

十味肝宁片是藏区治疗肝胆疾病的特效秘方。甘露藏药联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开展了“藏医治疗肝病的创新药物——十味肝宁片颗粒的临床前研究”项目,成功证实并揭示了十味肝宁片的不良反应及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极大推动了藏医肝、胆优势病种的科学化建设,造福了千万肝病患者。

针对日益高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英文缩写:AD),“七十味珍珠丸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项目将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对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活动和社交能力、自知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供了应用证明。

针对现代人常见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藏药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项目对已上市销售的藏药坐珠达西,进行了治疗方案和方法研究,将扩大治疗该疾病的临床应用。

为保护西藏地区生态资源,“濒危藏药材绿绒蒿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完成了绿绒蒿标本采集和鉴定、种子特性研究、种子标准初步研究、大田人工繁育扩大试验等,收获藿香叶绿绒蒿种子约170万粒,形成研究报告和技术标准,为实现绿绒蒿野生抚育推广示范奠定了扎实基础。

借助藏医药浴法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五味甘露药浴产业开发标准化建设研究”项目以“五味甘露药浴汤散”为基础,在药材基原考证(刺柏、大籽蒿)、药材质量标准提高(大籽蒿、圆柏、烈香杜鹃、水柏枝)、发酵工艺标准化、有效性(关节炎等引发的炎症与疼痛)、作用机制、安全性、用法用量、医药浴服务体系标准及藏香、精油、药膳等系列衍生产品开发方面进行探索,为藏医药浴产业高质量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回忆过往,藏医药走出去也克服了很多困境和难题。很多销售人员还记得,最初不少沿海地区的人们会把藏药的“藏”读成“cang”。此外,藏医药的特点是需要搭配使用,很多人对此掌握不够。通过连续举办专业培训,营销中心藏药产品专员参加远程诊疗、远程视频培训,到线下开展巡诊和培训活动、开通400免费电话等,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逐步解决,市场销售成绩越来越好。

藏医药不光能医治身体,还能净化心灵。甘露藏药先后建立了“甘露藏医药文化展览馆”“甘露藏药材标本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被藏医药文化震撼了。而《藏药材图谱大全》《常用藏药使用指南》《正确泡浴自然温泉》《七十味珍珠丸配伍技艺概述》《甘露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简史》等系列藏医药科普知识手册,不仅让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走近藏医药,更领略了博大精深的高原文明。

作为区域公共品牌,“地球第三极”积极为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地球第三极”用现代的眼光,让传统藏医药化身为多款时尚产品。他们与甘露科技积极合作,研发了适应现代都市人生活需求,一小时抑菌率高达72.8%的“闻喜思静·抑菌藏香”。在广泛吸收融合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将传统藏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融合,“地球第三极”推出西藏藏药草本牙膏,满足了现代消费者追求草本、美白和深层护理的需求。在充分研学和创新中,“地球第三极”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藏医药浴法”推介给消费者,古老的雪域高原水文化和沐浴文化焕发了新生。

博大精深的藏医药还有很多潜力亟待开发,我们相信“地球第三极”将挖掘出更多产品,在持续赋能下,藏医药将会迸发出更多活力。一滴滴甘露将带着祖先的功德和夙愿,继续浸润每一位患者的内心,拂去伤痛,带来安宁。


责任编辑:邱小宸
关键词:

藏医药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