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国内
褚遂良,“瘦硬”为美
2025年04月06日10:54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方建勋
小号 中号 大号

褚遂良。

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感叹,再也没有像虞世南这样的行家和他一起探讨书法了。这时,魏征推荐说,还有褚遂良啊,褚遂良下笔刚劲有力,很得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太宗一听,当天就召令褚遂良侍书。

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他算是欧阳询、虞世南的晚辈,父亲褚亮与二人是朋友,并且都由陈入隋,再入秦王李世民府。褚亮很受李世民器重,李世民即位后便成了资深元老,《旧唐书》称“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俾益”。

一方面受父亲政治关系的影响,一方面受欧阳询、虞世南这些父辈书法家的熏陶,褚遂良在仕途和书法上齐头并进。贞观初年,他出任秘书省秘书郎,后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太子宾客、黄门侍郎、检校大理卿,最终成为执掌朝政大权的中书令。

褚遂良为人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担任起居郎期间,太宗曾问他:“朕有做得不好的事,你也要记下来么?”褚遂良说:“遵守道德不如遵守自己的职责,臣的职责是记载笔录,君王的举动必定记下来。”太宗听了之后,表示赞同。

在唐太宗立储一事上,褚遂良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太宗有14位皇子,其中太子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均为长孙皇后所生。李承乾被废后,太宗想立魏王李泰为太子。李泰为了达到被立为太子之目的,宣称如果自己被立为太子,日后一定会杀掉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李治。褚遂良认为李泰的这番言辞决不可信,向太宗谏言:“请陛下慎重考虑,不要使决策错误。您也是君王,哪有执掌政权的君王,杀死自己的儿子,传位给兄弟的道理呢?”最终,太宗听取建议,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临死前还将褚遂良列为“托孤大臣”之一。

褚遂良临《兰亭序》局部。

太宗酷好王羲之书法,曾以重金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也到了太宗手上。之后,他还让擅长书法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摹写了多本。太宗死后,《兰亭序》陪葬昭陵。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兰亭序》墨迹都是摹本或临本,其中褚遂良有两本:一本是摹本,比较接近王羲之的原迹;另一本是临本,更能体现褚遂良的自家风格。

除了《兰亭序》,太宗当时还搜求到数千纸王羲之书迹,这些作品由谁来鉴定真伪呢?《旧唐书》说:“当时莫能辨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在当时,褚遂良可以算得上是虞世南之后“最解”王羲之书者。在鉴定王书真伪的过程中,褚遂良的审美和实践都发生了一个大变化,形成了书法史上的“褚体”风格。

褚遂良书法以行书与楷书见长。行书除了《兰亭序》还有《枯树赋》《潭府帖》等,楷书则有《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等。

《伊阙佛龛碑》局部。

《雁塔圣教序》局部。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最有影响的作品,又称《慈恩寺圣教序》。慈恩寺,唐高宗李治为亡母文德皇后荐福在无漏寺旧址上扩建而成。圣教是指佛教。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玄奘从印度求法17年后,携梵本佛经520夹、657部平安回到长安,随即开始翻译经文。3年后,唐太宗在玄奘法师两次上表请求之后,亲为新经撰序,即《大唐三藏圣教序》,又命太子李治作《述三藏圣教序记》。李治即位后,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在慈恩寺内主持修建了大雁塔。第二年立石,共有两块碑石,分别镶嵌在大雁塔底层南门门洞东西两侧的两个砖龛内。这两块碑的碑额、碑文书写方向形成左右对称,上碑为序碑,碑文21行,行42字,自右向左写刻;下碑为序记碑,碑文20行,每行40字,自左向右写刻。

褚遂良书写此碑时58岁,正在右仆射任上,处于仕途最为得意之时。他曾临摹过北齐以来的碑刻,也继承了“齐碑惟有瘦硬”。《雁塔圣教序》不同于他之前的楷书,也不同于欧阳询、虞世南的楷书,把王羲之《兰亭序》的行书笔意移入了楷书中,不仅结构俊美、疏瘦劲练,而且点画飘逸灵动,有从纸上跃跃欲飞之感。清代书法家王澍评价说:“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而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如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矣。”褚遂良用笔瘦硬,正是摒除了一切冗繁而留下精华,在细劲中体现凛凛风骨。

两年之后,唐高宗想废黜皇后王氏,改立武昭仪为后。褚遂良以顾命大臣的身份,以死相谏,多次解下头巾叩头,头破血流。最终高宗不顾众臣反对,以“家事”为由,册立武氏为皇后。褚遂良因此被降为潭州都督,不久又被贬为爱州刺史,第二年卒于任上。

褚遂良这一生,有坎坷亦有辉煌,既是朝堂上的忠臣良相,也是书法史上的一代大家。他外柔内刚的楷书,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影响深远,被后人誉为“唐之广大教化主”。著名的书法大家颜真卿和薛稷等都曾师法褚遂良,宋代的黄庭坚、米芾,包括宋徽宗赵佶等人,也都从他的书法中汲取了营养。(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晓慧
关键词:

褚遂良,唐太宗,虞世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