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心,总能挖掘到降成本的潜力。”2月13日,在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智能化炼铜车间,金泽志和工友在研究智能模块大数据技改方案。
一米八的大高个,两眼炯炯有神,工作起来一丝不苟,这是金泽志给人的印象。
2月13日,在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智能化炼铜车间,金泽志在电脑上调试智能设备参数。
1973年出生的金泽志,自1995年从重金属冶炼专业毕业以来,便扎根于铜陵有色第二冶炼厂(后更名为金昌冶炼厂),成为了一名铜转炉炉后工。面对1200多摄氏度的铜水和超过50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他从未退缩。金泽志深知,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改善工人们艰苦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于是,他自学机械工程知识,将火法冶炼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认真钻研智能化炼铜技术。
金泽志总是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2020年,国家级“金泽志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成功,并将首个研发项目确定为实现铜转炉炉前和炉后的智能化操作。经过近5年努力,金泽志团队研发了“铜转炉吹炼过程控制优化决策系统”“冶金炉数模控制系统”和“智能数控捅风眼机”,通过技术创新应用,让一线工人彻底告别了繁重体力劳动和高温作业环境。此外,金泽志还研发了“圆盘浇铸机铜模水平度和温度自动检测与调平系统”,解决了圆盘浇铸生产系统中工人需要直面上千摄氏度高温的铜水、手动调整圆盘浇铸机上的铜模水平度的难题。这一系统的应用,使铜阳极板浇铸基本实现无人化作业,合格率提升了一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可增产144吨。截至目前,金泽志主持和参与“流程工业在线光谱检测关键技术”等17个科研项目,填补冶炼行业成分在线监测、工业上智能化渣缓冷工艺2项国内技术空白,获“智能数控吹炼炉对开门式环集烟罩”等26件国家授权专利,培养高级技师6人、技师25人。
在上千摄氏度炉火旁淬炼30载,金泽志成为中国有色金属智库专家。他先后荣获全国有色行业“技术能手”、“江淮杰出工匠”“长三角大工匠”“省属企业538英才工程高端人才”“工信部先进基础工艺人才”和“中国好人”等称号,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金泽志,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