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被誉为炼油化工产业的“芯片”,在炼化行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20年前,为整合中国石化分散的催化剂产业资源,中国石化催化剂公司(以下简称催化剂公司)在深化改革中应运而生,实现了对中国石化催化剂生产企业的统一管理,翻开了中国石化催化剂产业发展新篇章。
承载荣光开新局,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从20世纪开始,面对国际封锁和技术限制,老一辈石化人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专家、企业家为我国催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我国催化科学的基础、创建了我国的催化剂工业。
20年前,为提升中国石化催化剂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主业集成度,中国石化党组确定了“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改革任务,对催化剂业务实施专业化重组。
2004年12月29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分公司揭牌成立,结束了中国石化催化剂业务分散于各炼化企业和研究院的历史。
△2024年1月19日,催化剂公司正式入驻中国石化(亦庄)智能制造研发生产基地办公区。
20年来,面对日新月异的产业变革和跌宕起伏的市场变化,催化剂公司立足专业化发展,始终以服务中国石化科技成果转化为己任,全面助力炼化企业提质增效升级,全方位优化生产经营,全链条推进提质增效,努力提升催化剂制备技术工程化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努力做大生产经营总量和外部市场份额。
与20年前相比,催化剂公司年营业收入增长5.1倍,年利润总额增长6.7倍,年净资产收益率增长2.6个百分点,营业现金比率增长18.8个百分点,科研投入强度增长了3.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4.7倍。催化剂公司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路攀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炼油化工催化剂生产商、供应商、服务商,催化剂生产能力由9万吨/年提高到24万吨/年。
创新驱动破难题,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催化剂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深化创新激励机制,着力打造中国石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走出一条依靠技术进步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的特色创新之路。
20年来,催化剂公司充分发挥产销研用一体化优势,主动参与从课题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逐步探索形成顶层设计牵引、重点课题带动、工程技术支撑的特色创新模式,为研发制备更多高端绿色催化剂产品注入新动能。
公司聚焦国家所需、“两链”所困、产业所趋,积极用好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攻关机制,协同推进生物基乙烯制乙二醇等国家级课题攻关、非粮生物质制糖平台中试等中国石化重大科技专项、环己烯酯化加氢制环己酮等总部“十条龙”项目攻关,推动炼油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并聚焦催化剂生产制备关键环节,建立起创新引领、多维支撑、内外协同的“132N”催化剂制备技术平台,攻克一大批生产装备大型化、工艺连续化、绿色清洁生产等工程制备技术难题,为制备高性能、低成本、绿色化的催化剂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撑。
△催化剂公司科研人员进行电催化剂工业化量产测试。
20年间,催化剂公司紧盯市场需求,加强与直属研究院配合,推动产销研一体化攻坚创效,先后实现300余个新产品转化。其中,催化裂解、H系列聚丙烯、加氢精制、甲苯歧化、SCG系列聚乙烯等多个催化剂产品性能达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赢得海内外客户一致好评;沸腾床渣油加氢、浆态床渣油加氢、5A吸附剂等一批重要催化剂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有力保障了国家炼油化工产业链安全;MIP-CGP工艺专用催化剂和S Zorb脱硫催化剂促进油品质量升级,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高活性、高共聚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的先进茂金属催化剂成功制备,打破国外对高端合成树脂聚烯烃弹性体生产技术的垄断……
催化剂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集团公司级科技奖励70余项;累计专利申请突破900件、获得授权近500件,专利数量位居中国石化非研究单位前列;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40余项、团体标准9项;三次被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授予先进院士专家工作站称号。
服务大局谋发展,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在20年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催化剂人始终把服务炼油化工行业转型提质升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努力方向和崇高追求。
催化剂公司不断加强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陆续建成云溪加氢/重整/裂化剂、齐鲁裂化剂、奥达DQ催化剂、南京吸附剂、燕山脱硝剂、上海丙烯腈剂、立得聚烯烃剂、大连加氢剂、天津聚烯烃/银催化剂、工程院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逐步形成门类齐全、资源匹配、高效集约、绿色低碳的催化剂产业体系,为助推炼化行业提质增效、产能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产业保障。
△催化剂公司天津新材料生产基地一期项目聚烯烃催化剂联合装置全景。
公司坚持以提质升级强链,加快以“两基地一中心”(天津新材料基地、上海新基地及工程技术研究院科创中心)为核心的转型升级集群项目建设,其中,天津新材料基地一期项目全线贯通投产,推动聚烯烃催化剂等高附加值产品提质扩能。投入使用大连智能出入库及装车、北京有限公司脱硝催化剂库房新增立体存贮等一批全流程自动化项目,进一步提升了生产运行效率。相继完成长岭外排尾气升级改造、齐鲁综合污水近零排放等环保治理和提标改造项目,持续加强生产过程优化和资源高效节约利用,连续4年以A档通过集团公司“绿色企业”审核,大连有限公司、上海立得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北京奥达分公司、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抚顺分公司获评省部级“绿色工厂”,齐鲁分公司、大连有限公司获评省市级“无废工厂”。催化剂公司以促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为纽带,组织产业链相关企业、高校、院所等组建“产销研用”创新联合体,持续推进精细化工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绿色低碳成为催化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同时,坚持以开放合作延链,以“自建+合资”方式,拓展延伸产业链上下游。上游方面,加快推进自有高纯氧化铝装置稳产创效,拓展与拟薄水铝石等重要原材料生产商合资合作,推动关键原材料自主稳定供应。下游方面,加快自建废剂处置中心,强化与优势企业合资合作,推动废剂回收业务加快发展。
此外,坚持以超前布局补链,以更宽视野谋划战新产业发展,持续打造高附加值产品、布局“三新”领域新业务,推进聚烯烃弹性体催化剂及石墨烯材料、电化学催化剂等新产品研发应用,加快迈进氢能、光催化、碳基新材料等新领域,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
拓市扩销走出去,开源增收打开成长空间
催化剂公司始终坚持“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经营理念,统筹量价运行,细化营销策略,积极开拓市场,努力做大经营总量、提高市场份额、提升创效能力;探索国际化发展模式,加强与海外企业合资合作,擦亮中国石化品牌出海名片。
△催化剂公司部分产品实物展示。
面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催化剂公司聚焦客户难点痛点,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和专家工作室,集聚科研院所、炼化企业专家力量,强化市场与技术融合,依靠稳定的产品质量、科学的营销策略、优质的技术服务,打造了“一体化全流程、一站式全交付”特色服务品牌。
近3年来,催化剂公司积极推进销售体制改革,大力实施空白市场“揭榜挂帅”,加大国内系统外市场和海外市场开拓力度。丙烷脱氢、高堆比连续重整、PX吸附剂、甲苯歧化等12个事关炼化产业链安全的重要催化剂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催化裂化催化剂、加氢催化剂、聚烯烃催化剂、苯乙烯催化剂等20余个品种成功取得境外市场突破,海外客户遍布亚非欧美40余个国家和地区,催化剂成为中国石化成功走向海外的一张亮丽名片。
公司拓市扩销优化服务,品牌影响力节节攀升。与20年前相比,境外销量增长近10倍,市场销售结构持续优化,中国石化催化剂的行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有力彰显。
聚焦活力推改革,公司治理效能持续释放
催化剂公司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敢为人先、积极进取的改革探索史。
20年来,催化剂公司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近年来,围绕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催化剂公司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第一批“科改企业”、连续4年被评为“科改行动”标杆企业(全国仅7户),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2024年度中国ESG卓越实践称号。
公司健全完善党委、董事会、经理层制度体系,优化整合组织机构,成立催化剂销售公司,分设运行物装中心与贵金属分公司,推动权责归位、专业运行。
差异化实施内部分配,探索超额利润分享、科研创新创效、项目风险抵押、销售超量激励及贸易提成等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人力资源池”建设和功能拓展。
△催化剂公司积极推进光伏发电项目,持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公司聚焦经营管理,持续完善战略型集约化财务管控体系,统筹发展规模、速度、效益,发挥全面预算牵引作用,围绕战略优化资产资源配置,成本竞争力和资产创效水平持续提升。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模式,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海外企业合作交流,推动产品、投资、技术标准“走出去”。
着眼实效抓引领,党建质量全面提升
20年间,催化剂公司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紧跟党的步伐,加强理论武装,持续推动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决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催化剂大连有限公司“安全护航”党员突击队进行隐患排查整改集结。
将党支部建在生产装置、项目现场、销售中心、研发一线,班组党员力量覆盖率100%;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融入安全生产、提质增效、市场开拓、改革攻坚等各个环节,党旗高高飘扬在生产一线,有力保障生产经营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大胆使用各业务线条作风正派、能力过硬、业务水平高的干部人才。公司1人获评感动石化人物、14人获评集团突出贡献专家、1人获评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人获评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各类干部人才竞相涌现。开展“英才计划”中长期人才培养工作,针对紧缺急需专业,利用“自学+培训+挂职锻炼”的方式加快培养,为抓生产、提效益、促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障。
坚持以党建共建为平台,与研究院所、炼化企业聚焦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垄断,助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解卡”。近4年,先后开展33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建共建活动,在行业发展、技术进步、信息沟通、项目共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合作,推进党组织功能横向拓展、纵向延伸。
坚持思想文化建设,从石油精神石化传统中汲取丰厚养分、砥砺奋斗精神,培育形成了富有催化剂特色的“活力”文化,有效增强了广大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催化剂公司将继续完善公司治理,坚持创新驱动,深化市场开拓,推动中国石化催化剂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征程。
中国石化催化剂公司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