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视野
“湖南好人”潘清珍,33载用爱守望“夕阳”
2024年12月16日19:20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谭 燕 王洁英
小号 中号 大号

11月25日,2024年三季度“湖南好人”颁奖仪式在湖南永州举行,79岁的潘清珍登台领奖。

潘清珍来自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社会福利院,33年来,她始终坚持在敬老院以及福利院的养老一线服务,她的事迹也打动着每一个人。

“我就是你们的‘亲闺女’”

时间回溯至1991年10月,石门县袁公渡乡(1995年并乡为维新镇)建起了一座敬老院,乡政府安排彼时45岁的龙泉村村主任潘清珍出任敬老院院长。敬老院共有30位孤寡老人,年龄最大的91岁,最小的63岁,其中有6位盲人,3位聋哑人,还有4位瘫痪在床,其中大多为政府供养的五保人员。

有人劝潘晓珍:“潘主任,你何必接这趟苦差。”可潘清珍却拿定了主意,她在进院第一天的日记中写道:“敬老院也许是我最后一个落脚地,就是我的家。”

领奖归来的潘清珍

要把30位孤寡老人接进敬老院生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到敬老院过得惯吗?”“生活有保障吗?”为了打消老人们心中的疑虑,潘清珍便一个个地动员,并诚恳表态:“我就是你们的‘亲闺女’,有我一口饭吃就有你们一口饭吃,绝不让你们挨饿受冻。”

经费不足是敬老院最头疼的事,但潘清珍却有她的办法。建院初期,她从临澧廉价买来布巾,无师自通地扎起拖把挑到袁公渡、维新等地赶集换钱;她和当地做藕煤的老板协商,以一车黄土换回40个煤球,作为烧饭燃料;把敬老院周围的3亩多荒地开垦出来,栽上了300多株柑橘,把院内0.2亩空坪种上茶叶,除留一部分自食外,其余出售贴补老人生活或购买生产资料。

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她自掏腰包打井,给敬老院装上自来水;她把开垦出来的荒地栽上柑橘后,组织还能活动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帮着培管柑橘、种油菜......这样一来,既贴补了“家”用,解决了养老院的经济困难,又解除了老人们整天待在家中的烦闷。

用爱撑起这个“家”

其实,潘清珍的人生十分坎坷。1961年,她以优异成绩考进了石门一中初中部,但由于家境贫困,她要靠东借西凑才能勉强上学。

潘清珍护理老人散步

20世纪70年代中期,她与丈夫肖良功携手步入婚姻。好景不长,1993年,她的丈夫因病离世。三年后,潘清珍被查出“脑血管硬化”,后又查出患有脑梗,病魔威胁着她的生命。

经过漫长的治疗、自我疗愈,潘清珍从痛苦和病痛的“圈子”中跳出来,用忘我工作来调整、充实自己,也将敬老院真正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

潘巧珍记得,敬老院曾有位老人叫吴立秀。“进院时,这位老人妇科病的病情已相当严重。一天清晨,她突然发病,手脚抽筋,眼睛也睁不开。”潘清珍发现后,立即把老人背到附近卫生院打针治疗,“当时,她很悲观,不愿配合治疗。只能慢慢开导,解开她的思想疙瘩。”之后的半个月,潘清珍每天两次背着吴立秀上医院治疗,不久后,吴立秀的病彻底根治。生前,吴立秀也常感慨:“感谢潘院长把我一世的病给治好了。”

在潘清珍的精心照顾下,吴立秀活到92岁高龄时,才离开了人世。

在维新敬老院的14年里,潘巧珍送走了18位老人。在每位老人在世时,她用自己的爱与真心,让老人们感到温暖,也撑起了这个“大家庭”。

“这个院长不能走”

时光飞逝。皱纹已经慢慢地爬上了潘清珍的额头,岁月已经悄悄地染白了她的青丝。

曾经,当地民政局要新建一座敬老院,让潘清珍前往打理。进行打理,并答应负责潘清珍的养老送终。这个消息后,不舍地落下泪来:“这个院长不能走......”潘清珍也打定了主意,要留下来。

潘巧珍的事迹,让当地不少人为之动容,也让更多人加入到对这个“大家庭”的守护中来。

县人武部常给老人们送去慰问金和衣物;青年民兵常到敬老院挖地、修路,搞义务劳动;派出所干警每逢春节自发捐款,给老人拜年;袁公渡中心小学的师生们为老人们献上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维新农电站免收了敬老院的全部电费;裁缝出身的养路工班班长徐超华,每年要用一到两周的时间,专门为老人们缝补衣服;附近的村民们隔三岔五地上门和老人们聊天,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

“无限深情暖孤老,满怀真爱送‘夕阳’”,这是维新父老乡亲对潘清珍的评价,也是她多年来最真实的写照。

乐将余晖献“夕阳”

潘清珍60岁那年,石门县皂市水库开工建设,需将原袁公渡乡一所敬老院中,尚健在的16名孤寡老人,安置在石门县福利院养老。

这时,石门县福利院领导了解到潘清珍的工作事迹,便请她“出山”,为养老行业“发挥余热”。接受这项任务后,

潘清珍开始复制起在维新敬老院时“丰富多彩”的生活,将老人们照顾得无微不至。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2020年底,福利院全体疗养人员组织起来,为潘清珍制作了三面锦旗。献旗的那天,全体老人和工作人员集聚在福利院的大厅,将三面锦旗献上——还有位工作人员为她即兴赋诗:“潘老大姐工作狂,服务老人日夜忙;年过七旬不叫累,只把奉献记心上;对待老人如亲人,以此报答党培养;不为名利度晚年,乐将余晖献夕阳。”

在默默付出的同时,潘清珍也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认可,她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常德市劳动模范、全国、全省“妇女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2022年11月又被为湖南好人;又曾先后10余次被石门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

与老人打交道33年,潘巧珍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人间大爱。


责任编辑:李佩蔺
关键词: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