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美国反战青年与陈丽君,越青春越自由”标题句汇----《环球人物》杂志封面蒙太奇
2024年06月26日14:27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超歌
小号 中号 大号
  当《环球人物》杂志封面故事标题为“美国反战青年”与“陈丽君,越青春越自由”的小标题“句汇在一起”,不期而遇,却以类似蒙太奇的手法呈现在读者面前,激发了读者对于东西方青年在推动社会文化进步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思考。

  面对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总体上以和平为主旋律很有可能从局部冲突中被改变。这些冲突往往最早源于对经济发展失衡,社会严重不公、民族矛盾或为生存而斗争。与之相对应的是世界各地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他们通过特有的、不断创新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式,表达对社会不公、对战争暴力的不满。与此同时,处在和平环境中的更多青年则为了谋求个人发展,对其所从事的职业、行业现状不满,驱使他们寻求创新、跨界与超越。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窥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思考与自觉行动精神。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东西方青年行动的热点议题,探讨美国反战青年和中国青年越剧家陈丽君对艺术自由的执着追求的背后驱动力。虽然两者在表面上展现不同的议题,但幕后却拥有相同的“逻辑”。

  美国反战青年运动一直是推动美国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从越南战争时期的抗议到近期加沙冲突的示威,美国青年通过示威游行、艺术创作等多元化手段,积极表达了他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社会正义的不懈追求。与此同时,处于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的时代的中国,以陈丽君为代表的新生代艺术家们则通过持续努力突破自我,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新路径。陈丽君,作为越剧现代化的先锋,不仅保留了作为中国第一大地方戏种发展一百年来艺术核心精髓,更通过她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革新精神,为越剧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东西方青年虽在促进社会进步的思维和行动策略上各有侧重,西方青年可能更偏向于直接且坦率的表达形式,如参与示威和抗议等活动,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表达来促成社会变革。相较之下,东方青年可能更加重视集体行动与社会和谐,他们更倾向于在既定的社会规范框架内寻求自由,通过对话、协商以及更为艺术化的方式,来实现解决重大问题的目标。但他们共同怀抱着改变世界的热情与对光明未来的渴望。他们追求社会进步,展现出浓厚的创新精神,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美国青年的反战文化深植于美国历史土壤之中,每一次重大冲突都见证了其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越南战争时期达到了高潮,音乐、文学和艺术成为了传递反战信息的重要媒介,它们不仅激发了公众的情感共鸣,也加深了社会对战争后果的反思。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和《时代在变》更是超越了时代的反战赞歌,它们不仅塑造了一代人的声音,鼓舞了无数青年勇敢地站出来反抗战争,还激发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这些作品在艺术上的成就,跨越了音乐与文学的界限,成为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迪伦在201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致辞中,引用了对他音乐创作生涯影响深远的著作《西线无战事》中的话“你的思绪飘回了家乡,又一次,你变成了走过高大的白杨树小男孩,这是多么愉快的记忆。更多的炸弹从飞机上掉落,但是你已经不再担心了,除了死亡,再无其他的可能。然后你注意到了樱花,你看到大自然完全不受战争的影响。 杨树,红蝴蝶,花朵的脆弱之美,太阳——你看到大自然对此无动于衷。 全人类的所有的暴力和痛苦,大自然浑不在意。” 展现了战争的荒谬和对和平的向往。1994年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就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青年反对越战运动进行的艺术刻画,并成为向世界输出美国梦的一部代表作品,而2024年正在上映的《美国内战》虽是假想未来发生之事,但与当下美国大选年政治文化割裂现象具有某种合理性地推演,更是对“美国梦”的深刻反思,正应言了中国有句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自今年4月下旬起,美国高校界掀起了一系列针对加沙冲突的抗议活动。这些抗议活动由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群体发起,抗议美国在巴以冲突中所持的偏袒立场。然而,美国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斥着以中国为代名词的隐语。这是因为一旦直接提及美国、以色列或犹太人等敏感词汇,社交媒体平台便会基于关键词进行内容屏蔽。任何批评美国或以色列的言论都可能遭到直接审查,甚至FBI会介入要求删除相关内容,导致大量信息无法得到传播。这表明在美国,针对以色列的批评性言论几乎没有“言论自由”的空间。在美国,政治正确性的一种表现便是将对抗中国作为立场,导致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人士在讨论中用“中国”这一英文词汇来间接指代实际国家和犹太人群体。美国控制的社交媒体却是“视若无睹”,面对美国国会议员对中国的公开指责,美国情报总监艾薇儿·海恩斯终于发表了公正的言论。艾薇儿·海恩斯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明确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中国与美国高校的抗议活动存在关联。

  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世界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似是而非的关联,这要求新闻受众具备更加敏锐的辨识能力。针对美国青年反战运动无端指责中国幕后指使的不实言论根本站不住脚。但包括美国青年、中国青年在内整个东西方范围内青年关心社会性议题,通过跨越历史的界限和采用跨界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青春的理解和自由的向往“幕后逻辑”则是青春同频。

  让我们将目光转向东方,一百年前,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五四运动让中国青年觉醒。抗日战争的战火纷飞、解放战争的硝烟弥漫,青年有的拿起武器,有的以笔作枪,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争取国家的未来而英勇斗争。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青年的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中国青年热情地拥抱新思想和新知识,积极参与经济特区的建设工作,成为了推动社会变革和创新的中坚力量。当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宣扬的美国梦带到中国市场,同时唤醒了中国青年有志者心中的“中国梦”,并在中国高速崛起的经济发展让这种梦想的力量驱动着成为中国走进现代化应有的样子。

  二十一世纪到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肩负起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使命,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独特风采和活力,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正在这个新的发展历史阶段的2013年,陈丽君完成学业、加入了享有盛誉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迅速脱颖而出,她不仅致力于传承传统越剧,更积极地推动着越剧艺术的现代化进程。2023年,创新越剧《新龙门客栈》横空出世,陈丽君以男性角色贾廷的形象登台,她那英俊的仪表、干净利落的武打动作,以及那标志性的“英魅一笑”,成功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她在剧中的精彩表演片段和幕后花絮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迅速传播,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目光。许多人通过她的表演“入坑”越剧。

  从“不像”到“不一样”,标志着一位越剧演员在技艺与角色塑造上的蜕变与升华。在陈丽君的带领下,越剧积极参与各种跨界合作,巧妙地融入了现代舞蹈、流行音乐等元素,扩大越剧的影响力。在《乘风2024》的初舞台上,陈丽君以一曲《天命》惊艳亮相。身着红妆,眉心点缀着精致的花钿,她一人分饰花木兰和孙悟空两角无缝转换,巧妙地将越剧的唱腔与剑舞的身段融合,展现出充满力量的眼神。这一幕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陈丽君表示:“这两个角色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英雄人物,他们不仅拥有力量和勇气,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受传统定义的束缚。”通过她的表演,观众对越剧有了全新的认识,重新点燃了对这门艺术的热爱。

  陈丽君在艺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通过她的不懈努力,推动了越剧在现代社会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文化角色。陈丽君说:“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成为一个破壁者,但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她创造了从传统到现代的一种“越升”的艺术形式,赋予了越剧新的生命力。她的成功不仅激励了越剧界的同仁,更为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陈丽君的成功不仅仅是她个人奋斗的结晶,也同样映射出当代中国社会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认识与高度重视。“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式发展是创造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为书写当代文明发展史留下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之印记,我们仿佛能听到新时代“陈丽君”们的内心宣言,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期待中国青年们携手合作,共同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致力于构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使之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骄傲与遗产。这正是“青春的样子”,这正是无数青年先辈为之热血奋斗,期望在未来中华盛世中见证的“青年形象”。这也是全世界青年所期待的,在和平年代、和平环境中,通过公平竞争,超越前辈、超越自我,实现创造力的“自由境界”。

  从美国反战青年运动到中国青年艺术家的自由超越,虽然表面上看似处于“不一样”的环境、面对“不一样”的事件、采取“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但在东西方青年的内心深处,却共同拥有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当今世界不论在哪里,哪个国家,青年一代都不能抱着岁月静好,以上一代人留下的发展红利安享生活美好。无论是美国反战青年的呼声,还是中国青年艺术家陈丽君的剑气越舞,自由超越的精神才是新时代全球青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有的思想自觉与行动指南。新时代的青年一代需要开拓全球视野,深刻洞察时代潮流与国家需求,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应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开拓进取的精神服务于社会与国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友谊,促进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共同迎接挑战与机遇。携手奔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责任编辑:余驰疆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30304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56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