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国内
宗庆后的传奇与“传旗”
2024年03月13日10:44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尹洁 刘畅 王艺锭
小号 中号 大号

  宗庆后的传奇与“传旗”

  人物简介:宗庆后(1945年—202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87年创立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后改名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1991年成立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去世前任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月28日,杭州下起了雨。当天一大早,许多人冒雨赶来,参加著名企业家宗庆后的追思会,向他送上最后的致意。

  79岁的宗庆后在25日上午因病去世。之后不断有杭州市民来到上城区清泰街160号,将一束束鲜花摆放在门口。这里是宗庆后创业的起点,门内那栋看着有些土气的灰色六层小楼,是娃哈哈的诞生地。直到去世前,他仍在这里办公。

  “娃哈哈是从校办企业起家的,在早年常常被人看不起,所以宗总从一开始就强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他自己则把这种精神践行到了极致。”娃哈哈集团的工作人员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斯人已逝,而他的人生故事似乎仍未讲完。

  传奇之胆:“为稻粱谋”

  对宗庆后来说,创业是看似主动实则被动的选择。他的祖父当过张作霖手下的财政部长,父亲是国民党政府的公务员,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国民党败走后,作为旧官僚后代,宗庆后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里兄妹5人,父亲没有工作,只靠母亲的工资度日,这让儿时的宗庆后饱尝了贫困的滋味。

  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初中毕业后,宗庆后迫于困窘的家境,不得不辍学,干起了小买卖。他曾走街串巷叫卖爆炒米,曾在寒冷的冬夜到火车站卖煮红薯,心里却仍未放弃读书的念头。

  1963年,宗庆后听到消息,说浙江舟山马目农场在杭州招收知识青年,不论家庭是何成分都可以报名。这对于当时的宗庆后来说,几乎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他马上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

  马目农场本是关押犯人的劳改所。农场里的工作不是挖沟修坝,就是拉土堆石,大多数城里来的年轻人难以承受,有人晚上偷偷躲在被窝里哭,还有人索性当了逃兵。18岁的宗庆后坚强地承受着,因为表现突出,还被评为了舟山地区的“上山下乡积极分子”。

  一年后,马目农场收缩,宗庆后辗转来到绍兴茶场,面对的同样是高强度体力劳动——种茶、割稻、造地,甚至开山打石,他一干就是14年。

  “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过,你就能体会一切为了稻粱谋的心情。这也是我看到农民推着三轮车上坡,就忍不住下去扶一把的缘故。”宗庆后曾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成为企业家并非出于本能,也不是真正的性格使然,只是在一个找不到出路的年代,使劲为自己找一条出路。”

  1978年是宗庆后的人生转折点。在经历了15年的下乡之后,33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接替退休的母亲,到上城区邮电路小学校办工厂当工人。

  当时北京已经传出改革开放的消息,宗庆后预感到一场变革正在酝酿。他当时的梦想是有一家自己的企业,并一直在寻找机会。但1987年之前,这个机会始终没有降临。

  为了生计,宗庆后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之间,做过推销员,蹬着三轮车卖冰棍、卖文具,背着几台落地电扇挤在绿皮火车上,在简陋的招待所里打地铺,在广交会大门外摆地摊……直到42岁那年,机会终于来了。

  1987年,上城区文教局要对下属的校办企业经销部采用承包经营的方式,公开选拔经销部负责人,要求是在当年创利4万元。宗庆后毛遂自荐,借了14万元,承包下校办企业经销部。他承诺当年创利10万元,“当时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我心里是有底的”。

  最初的员工只有宗庆后和两名退休老师,一切都要亲力亲为。宗庆后每天骑着三轮车卖冰棍、文具。一根冰棍卖4分钱,利润只有几厘。但在卖货的过程中,他发现不少孩子存在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的问题,这令他看到了商机。

  1988年,宗庆后推出国内第一款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营养液,在市场上一炮而红。此后,销售额从第一年的488万元飞速增长到第三年的9800多万元。

  1989年,宗庆后将企业改名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娃哈哈品牌正式诞生。不久后,企业产值突破了亿元大关。1991年,宗庆后用8000多万元投资,带着当时只有146人的娃哈哈,兼并了处于亏损状态、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宗庆后的传奇与“传旗”
创业初期,宗庆后骑着三轮车将练习本送到学校。

宗庆后的传奇与“传旗”

宗庆后早年的办公照。

        “宗庆后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企业家的代表人物,既是实践者,也是受益者。当时中国刚开始出现独生子女问题,比如偏食、营养不良等,宗庆后抓住了家长们的焦虑心理,及时推出了儿童营养液,当时的广告语‘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一下子火了。宗庆后42岁还骑着三轮车卖冰棍,两三年后就成了营收过亿元的企业家。这确实是一个传奇。”财经作家崔传刚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传奇之苦:“摸爬滚打”

  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宗庆后的商业口诀是“领先半步”。

  为了构建销售网络,他每年会用大量时间深入一线市场调研,“我用脚来丈量中国的市场,深入到穷乡僻壤、犄角旮旯,‘中国市场地图’就是这样在水里火里、摸爬滚打中摸透的”。可以说,娃哈哈覆盖全国的销售体系是宗庆后“一步步”用双脚建立起来的。

  娃哈哈集团的工作人员对《环球人物》记者回忆:“宗总办公室里最多的‘书’就是中国各省地图。一年当中,他有超过200天的时间奔走在全国各地,为的就是让销售网络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县镇乡村,让新产品在一周之内铺遍全国。”

  在员工眼中,宗庆后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经常住在办公室里,方方面面没有他不管的事情。

  娃哈哈刚生产果奶的时候,有一次装货工人不够了,来不及发货,宗庆后听到消息马上赶过去,把外套一脱就开始装货,等货发出去,他浑身像水洗了一样。

  还有一次,宗庆后的喉咙动手术,住在医院里没办法工作。手术第二天,他就翻身下地,跑出了医院。因为没办法讲话,他手里提了一块小黑板,拿着粉笔去车间巡查工作,每到一个地方,觉得有疑问,就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如果车间人员的解释他没听明白,就在黑板上写下新问题……直到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他才回医院。

  为了“领先半步”,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几乎所有决策都是宗庆后一人拍板。当他出差时,办公室每天晚上要给他发送几十份工作传真,他再用电话做批示或者签字回传,遥控指挥公司的各项事务。年过古稀时,宗庆后还考取了基金从业资格证书;去世前一年,被病痛折磨的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插着鼻管,依然在签署文件。

  宗庆后曾对《环球人物》记者坦言,自己的弱点就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都说我在娃哈哈大权独揽,这一点说得对,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都有点这样。不集权,内耗太大,根本做不起来,这是时代造成的。”

  从2010年开始,宗庆后多次被胡润全球百富榜、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评为“中国内地首富”。但与很多富豪同行相比,他的个人消费水平并没有什么变化。

  “宗总乘高铁只坐二等座,乘飞机原来只坐经济舱,后来腰不太好,才开始坐商务舱。”娃哈哈集团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除了特殊场合需要穿西装外,他平时只套件夹克衫,脚上穿双布鞋,时间长了,我们叫他‘布鞋老总’。他每年的个人开销不到5万元。”

  有一次出差,天有点凉,宗庆后花了19.5元买了套内衣。员工问:“你为什么不买套贵点的?”宗庆后说:“穿我身上,人家都以为是上千的。”

  在吃的方面,豆腐乳和咸菜是宗庆后的最爱。在杭州总部,他一日三餐都在食堂解决;不在杭州的日子,若无商务宴请,一个盒饭就可以打发。

  业余时间,宗庆后既不打高尔夫,也不玩游艇、帆船,更不搞收藏,因为“不懂,还容易碰到赝品”。他没有私人飞机,也没时间旅游。出差的间隙,他会看看电视剧,其中看得最多的是《雍正王朝》和《亮剑》。

  宗庆后曾说:“钱都是一点一点辛苦挣出来的,我确实不太会享受。在我看来,超过1000万元的财富都应该属于社会。我来自底层,懂得底层百姓的生活。”

宗庆后的传奇与“传旗”
2019年2月,宗庆后为员工发放新春红包。

  “传旗”之难:“放不下心”

  相比于宗庆后的个人生活,外界更关注的是他的接班人问题。

  作为宗庆后唯一的孩子,女儿宗馥莉一直有“娃哈哈公主”之称,但在她小时候,忙于工作的宗庆后并没有多少时间关心女儿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一度不知道她读的是几年级。
  14岁时,宗馥莉要求父母送她到美国读书,随后只身一人漂洋过海。宗庆后是因为“罐头出口到美国了”,才顺道去看了一下女儿。

  在美国读完大学,2004年,宗馥莉回国,加入娃哈哈集团,从基层生产管理工作做起。在萧山第二基地工作期间,她像父亲一样,总是第一个到基地,最后一个离开。

  对于女儿,宗庆后既存在愧疚,也存在代沟和文化上的碰撞。刚进企业时,宗馥莉跟宗庆后闹分歧,被“专制”后,会赌气发起两三天的冷战。但慢慢地,她逐渐理解了父亲的一些做法与观念,比如公司不上市、不引进“空降兵”等主张。

  这些改变令宗庆后欣慰,但他仍不放心。

  宗馥莉最为大众熟知的一次决定,是换掉了与娃哈哈合作20年的品牌代言人,改用新晋流量明星。从结果看,流量明星除了能够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销量增长外,长期收效并不明显。

  对于自己培养多年的接班人,宗庆后似乎一直未能下定交班的决心。2017年,他曾表示:“民营企业不一定是子女接班,也可能由管理层接班。”

  崔传刚认为,“宗庆后对宗馥莉已经培养很多年了,应该说还是有所期待的,从之前的种种做法看,宗馥莉有自主性,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但有想法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娃哈哈目前面临的困难还是挺多的,创新产品相对较少。当然,娃哈哈的销售渠道更下沉一些,在三四线城市以下的市场更有优势。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食品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宗馥莉面临着很多挑战”。

  另外,娃哈哈未来的发展是否还会坚持“专一性”,也是外界关注的问题。

  创业成功后,宗庆后没有投身房地产,也不涉及金融领域,因为在他看来,实体经济才是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没有实体经济,搞什么都搞不好。实业不发展的话国家就不会发展,老百姓也不会富裕起来。”

  他希望年轻一代的中国企业家、创业者能更多地专注于实业,因为只有实业做强了,中国才会真正强大。“实业是真正创造财富的,而资本运作只是将财富再分配,并非创造财富。如果大家都去分配财富,而没有人去创造财富,那国家就垮掉了。”

宗庆后的传奇与“传旗”
  2024年2月26日,在杭州娃哈哈办公楼门口,市民摆放鲜花祭奠宗庆后。

  “传旗”之远:“为大众谋福利”

  在崔传刚看来,接班人问题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那一代企业家相继步入老年甚至晚年,都面临寻找接班人的问题。虽然他们的子女普遍受过良好教育,有国际化的视野,但恰恰是因为从小生活优越、在海外留学时间长,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反而不如父辈全面、透彻,在商业领域的经验也不太丰富。”崔传刚说,“如何抓住这个时代的新机遇,创造新辉煌,让企业攀上新高峰,是‘二代民营企业家’所肩负的使命,这个压力确实不小。”

  宗庆后曾说,企业家的最高境界是“无我”“无物”,“为这个世界的进步提供建设性的思维模式和解决方案,才是企业家的价值所在”。正因如此,他非常看重自己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在作为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15年间,他一直关注着民生问题。

  2010年,宗庆后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14项建议、2项议案,内容涉及国民收入、住房、“三农”等,全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其中尤以住房改革建议受到社会热议。宗庆后强调,“开发商应把利润控制在5%以内,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合理范围,也是人民的心声”。

  其实在发声之前,宗庆后已经真刀真枪地干了起来。青年人的生计发展是他最为关注的问题。

  当时娃哈哈集团有3万名员工,多数是面临住房问题的中青年,有些外地工人在公司干了几年后,要回老家结婚生子。宗庆后希望留住他们,于是就拿出工厂用地面积的7%盖了一批房子,以不到500元/月的租金,提供给收入低的外来工居住。此外,公司里还有一些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本地员工,宗庆后也给了1200元/平方米的现金补贴,帮助他们买房。

  宗庆后坚信,中国的长期经济不会差,“因为中国人勤奋、聪明,都在拼命创造财富”,但他也关注着财富分配的另一个维度:公平。

  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宗庆后对媒体说:“目前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仅一套房子就能把他们压得透不过气来。”他希望政府能保障每个年轻家庭有一套经济适用房,“年轻一代安定生活,才会安心尽责地为企业工作,才能使企业发展得更好”。

  “一不上市,二不搞房地产”是宗庆后一直坚持的原则,但他表示,“如果是造经济适用房,我倒是愿意参与一下,给老百姓造点便宜的房子”,至于商品房,“如果这个钱我赚了,弄得老百姓买不起房子,我不会做”。

  2023年末,病重的宗庆后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写道:“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相信,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把目标变为美好现实,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这是宗庆后的告别,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责任编辑:李璐璐
关键词:

宗庆后,娃哈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30304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56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