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按照可比价计算,2023年我国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中国经济在关键之年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2024年1月25日,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副社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约评论员杨禹莅临“人民学习”演播室,为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带来了《2024:关键之年的机遇与挑战》精彩课程。
一、重温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杨禹指出,习近平主席高度凝练地回望了刚刚走过的2023年,站在即将迎来2024年的节点上,从多个维度概括了影响我们前进发展的关键方面。
二、2024年的两个定位
杨禹表示,2024年的定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75年,征途漫漫,经历了很多风浪,但始终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不断前行;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四个年头,是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三、“十四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指出,《纲要》实施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这为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杨禹指出,“十四五”20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4项指标提前实现,其中包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能源综合生产能力;5项指标快于预期,其中包括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森林覆盖率;7项指标基本符合预期,其中包括GDP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项指标滞后预期,其中包括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十四五”《纲要》实施仍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影响凸显、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不健全、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位、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资源部分错配并存、部分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四、2023年全年经济数据分析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全年经济数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
如何看待“GDP增长5.2%”?杨禹表示,第一,跟自己比(跟过去前进节奏相比),2023年中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第二,跟别人比(跟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比),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范围领先;第三,跟目标比,经济发展保持在预期设定的合理区间;第四,跟潜力比,中国经济在当前发展阶段符合潜在增长率;第五,跟期待比,“5.2%”的经济增速,既有惊喜也有重压。
如何从2023年全年经济数据看高质量发展?杨禹认为,202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稳步提高,服务业和消费的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粮食、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物价涨势总体温和,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2.5%、28.9%、-11.4%,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11.4%,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3%,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回望2023年数据,看中国经济,“要看GDP,但不能唯GDP”“不能光追求速度,而应该追求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五、从2023年总书记考察足迹看重点、关键点、着力点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广东、河北、山西、北京、内蒙古、江苏、四川、新疆、黑龙江、浙江、山东、江西、上海、广西等14个省区市考察。
杨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全年考察始终聚焦“科技创新”。总书记到各大企业考察调研过程中,所看所讲都蕴含了丰富的内涵:第一,既体现对外开放,更明确自立自强;第二,既鼓励独树一帜,又强调聚合成势;第三,各类企业既有老兵新传,又有新锐登场;第四,既要努力抢占制高点,又要奋力开辟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