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眼下娱乐圈很热闹。其实,在古代的娱乐圈也很活跃,由于各个朝代的实际情况迥异,所以呈现出来的娱乐圈状况也不一样,发生的故事也不尽相同。
唐代演艺明星的“粉丝”很强大
唐代娱乐圈也是比较发达的,但是大都在朝廷的管辖之下。唐初,朝廷设立太常寺、大乐署和教坊等中央音乐机构,管理娱乐圈。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改组了大乐署,单独成立了四个外教坊和三个梨园。乐工总数约有万余人。
由宫廷派宦官任教坊使,管理日常事务,经常开展重要的音乐活动。在国家的培养下,当时涌现出了许多音乐家,许和子的歌唱,李谟的笛,李龟年的歌唱、羯鼓,贺怀智、雷海青的琵琶,张野狐的箜篌等,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许和子来自永州今江西永新,她出生在一个偏远山区的乐工家庭,父亲是当时较为出名的乐工。开元元年(713年),许和子被选入宫廷,编在教坊中的“宜春院”,并以出生地“永新”作为艺名,所以有人也叫她许永新。尤其是许和子擅长“曼声”,堪比千年前的韩娥、李延年,“旷无其人,至永新始继其能”。
唐玄宗是许和子的铁杆粉丝,《开元天宝遗事》载,“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直千金。’”唐玄宗常听许和子的歌,认为许和子歌声功底深厚、优美动听,其歌可值千金。不仅唐玄宗,许和子的粉丝团中还有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唐玄宗与百官一起在御花园赏花,命大诗人李白赋新词,许和子也被召来给该词谱新调。出口成章的李白当即作《清平侧调三章》,善于处理词调变调的许和子吟诵再三,建议将“清平侧调”改为“清平调”。李白很佩服她,自然也成了许和子的粉丝。
许和子的粉丝有多少,这是无法统计的。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歌舞晚会。当时来看演出的,除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外,还有无数的平民百姓,整个广场“观者数千万众”,现场十分喧哗。当许和子的歌声传到广场的各个角落时,那些粉丝顿时安静了下来,“广场寂寂,若无一人”,真是“一曲能止万人喧”。
宋代杂剧艺人敢于讽刺时政
宋朝娱乐业非常发达,歌唱的、跳舞的、演剧的、说书的等活跃在各大娱乐场所。当时还盛行一种文艺形式——杂剧,演出形式活泼,深受观众欢迎。其中,滑稽戏(相当于现在小品和相声)不但讽刺社会上不良风气,而且敢于直接抨击时政得失。
据《续墨客挥座》载,宋神宗时,有一位名叫侯叔献的官员,他任职都水监时,为了讨好上司,争宠求赏,强令掘开汴河大堤淤田,造成两县民田被洪水淹没,成千上万的农民流离失所。在当时演出的杂剧中即有相关情节:一位自称能入定的和尚,讲他在地狱里看到了侯叔献,侯叔献因生前治水冒功得赏,在地狱里正受责罚等。这是在批判侯叔献的罪行呀!
宋徽宗时,蔡京等人坚持元祐“党禁”。朝野上下,凡与“元祐”沾边者都遭厄运。据《独醒杂志》载,有一出滑稽戏予以了讽刺。演出开始后,登场的有宰相、一僧、一道、一家人、二官员。僧人被唤入宰相府检验度牒(即僧人的身份证明)宰相发现他的度牒是元祐年间所颁发的,立即令人扒下他的法衣,宣布度牒无效,命他还俗;道人又被唤来,其度牒也是元祐年所颁,也被令还俗;接着又来了一位官员,请求分配职务,宰相发现他是元祐年中被荐举当京官的,马上宣布:就此除名,削职为民。
看到这里,观众都在为宰相力行圣政功德时,这时宰相的家人来了,附耳报告宰相,今天从国库里领来了您的薪俸,共一千贯,可全是元祐年间所铸的钱,上有“元祐”二字,是否放弃,请您定夺。宰相呆住了,良久才低声对家人说,从后门搬回家去吧。
当时,宋代的杂剧对时政得失的讽刺,寓深意于嘻笑,藏锋芒于戏谑之中,效果非常好。当时,官员太多太滥成为公众议论的热点,演员们也不例外,予以辛辣讽刺:一人跨驴上殿,卫士拦住他。他却说,如今是有腿的都能上殿做官,为什么我的驴就不行?官冗蠹国被一语道破。
元代女艺人需要靠大树乘凉
到了元代,由于社会杂剧兴起,当时演艺圈的女艺人非常多,各种潜规则就悄然流行。那时出版了一本书叫《青楼集》,记载了元大都、金陵、江浙、湖广等地的一百一十名女艺人、以及青楼歌女的生活状况。尤其对一些杂剧演员,与一些达官显贵、文人才士、戏曲散曲作家的应酬和交往,记载较多。
据其记载来看,元代早期著名杂剧女演员,首先要数珠帘秀,可称得上是当时的演艺巨星,赢得了大众的热心追捧,众多的公卿名家也成了朋友。《青楼集》说她“姿容姝丽,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颇推重之”。她与元曲作家有很好的交情,与关汉卿、胡祗遹、卢挚等相互常有词曲赠和。关汉卿曾形容她:“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珠帘秀曾一度在扬州献艺。
还有一位叫梁园秀的演艺女明星,“歌舞谈谑,为当代称”。她的书法尤为精湛,楷书妩媚动人;诗词水平也不低,为世人所称道。她创作的散曲《小梁州》《青歌儿》《红衫儿》等,流行一时。张怡云也是有名的演艺女明星,“能诗词,善谈笑,艺绝流辈,名重京师”,文坛大家赵孟頫、姚燧等多与她多有交往,常到她的住处饮酒唱和。一次,姚燧曾言“暮秋时”三字,张怡云应声作《小妇孩儿》一首:“暮秋时,菊残犹有傲霜枝,西风了却黄花事。”可见才思非常敏捷。
虽然元朝廷曾严格禁止官员与演艺圈产生瓜葛,但是对于权贵的约束力很小,不少权贵政要照样强娶女艺人为妾。那时,年轻美貌的女艺人,常被权贵收作侧室,或被包养为“二奶”。据载,一个衙门的总管就包养了两名女艺人。虽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这种强娶强占,也说明了当时的女艺人的地位低下了。
那时,有一个大牌明星叫郭顺卿,与才子王元鼎交好。一次郭顺卿生病了,想吃马板肠,王元鼎到处买不着,就毫不迟疑地杀掉了自己的骑下骏马,可见他们的情爱还是比较认真的。但是,富有强权的朝廷参政阿鲁温,对郭顺卿侧目已久,想横刀夺爱。就试探郭顺卿,戏谑地说道:“我比王元鼎如何?”郭顺卿哪敢得罪他,灵机一动说道:“参政,宰臣也;元鼎,文士也。经纶朝政,致君泽民,则元鼎不及参政;嘲风弄月,惜玉怜香,则参政不敢望元鼎。”郭顺卿一番妙语,让阿鲁温听着很舒服,这事就“一笑而罢”。
清代艺人在北京演出低俗戏被驱逐
在清朝乾隆年间,北京曾刮起一阵演出低俗风,主要是观演色情戏和狎伶行为,对此朝廷颁布了禁令予以制止。
当时,京城永庆部演员白二便常演《潘金莲葡萄架》,时人称其“甚是娇媚”。来自江苏吴县的昆曲花旦郑三官,虽年近三十,但“淫冶妖烧如壮妓迎欢”。此后,效仿者日众,到了道光年间,流风益盛。演员小天喜“以《卖胭脂》《小寡妇上坟》两出戏而得名”。这些演出“谑浪笑傲,冶容诲淫。浮梁子弟靡然从风,一倡百和,几有若狂之欢”。
对此,不少人感叹世风日下。清朝廷并没有等闲视之,从雍正年间起,朝廷就陆续颁布了禁止旗人、官员赴戏园看戏,京师内城禁开戏园、查禁低俗戏曲剧本等一系列禁令。同时,对于官员观看淫靡戏剧,或狎伶的加大了处理力度,据记载,有多位包括中书舍人、大理寺丞、盐运使司等官员,受到处理,更有多位官员因狎伶而丢官。
由于政府的禁令,戏班受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少戏班开始约束演员的行为。著名秦腔旦角演员魏长生,又名魏三,人称野狐教主。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他到到北京演出,但是他演的秦腔跷工戏《滚楼》,轰动一时,压倒了徽班。京城各界盛赞他的表演和技艺。据清吴太初《燕兰小谱》载:魏长生以《滚楼》一剧轰动京城,豪儿、士大夫亦为心醉……一时歌楼观者如堵,而京中‘王府’‘萃庆’‘大成’‘裕庆’‘余庆’‘保和’六大部,几无人过问,或至散去。
魏长生唱腔婉转动人,更主要的是他演诸淫亵之状,皆人所罕见者,因此名动京师。在《啸亭杂录》中记载,自此凡王公贵族,以至词垣粉署无不倾掷缠头数千百,一时不得识魏三者,无以为人。
魏长生在北京演出成名后也遭到了一些非议和嫉妒,他自己挣钱买了高档奢侈的车马,却被御史大夫莫名其妙杖责。再加上魏长生在京城所演“粉戏”,含有色情成分比重较大,被人抓住了把柄,说是“名教罪人”,最后朝廷下令驱逐他出京城。
古代,娱乐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30304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56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