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从“竹林七贤”砖画读出古时音乐之美
2022年11月07日09:09 来源:南京日报
小号 中号 大号
原标题:从南博国宝读出古时音乐之美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最新研究——

从南博国宝读出古时音乐之美

南京博物院国宝级文物“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因现身央视《国家宝藏》等节目而名声大噪,中国古代男子偶像天团的“标准像”也深入人心:嵇康好琴、阮咸擅长弹奏“琵琶”……青年学者、国家典籍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洁在其新作《画外有清音——中国画里的音乐史》中,从这幅图像中读出了古时中国的音乐之美。

“竹林七贤”砖画

其实既非七人也无竹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七位名士,即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很多人对“竹林七贤”并不陌生,但真正细说起来,南京博物院重要馆藏“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却有很多细节值得一说。比如“竹林七贤”砖画上怎么是八个人?画上为何没有“竹林”?

1960年4月,考古专家在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宫山发现了一座南朝大墓。墓内首次发现“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印壁画。壁画上绘制了八人,即“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他们神采飞扬又神态各异,与文献中记载的形象非常吻合:嵇康头发蓬松,袒胸露足,以手抚琴,双目远眺;阮籍指含口中,作长啸状;山涛右手挽着左袖,左手端着酒杯;王戎斜靠在巾箱上,把玩着手中的玉如意;向秀一肩袒露,闭目沉思;刘伶一手执杯,一手勾指蘸酒;阮咸抱阮弹奏;荣启期须发稀疏,以指挑琴。

其中,荣启期是春秋时期的隐士,竟与“竹林七贤”在相隔几百年后而“同框”,有专家认为,可能是工匠认为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可能是为了画面的对称和整体美感。

至于画上为何没有“竹林”,史学大家陈寅恪生前曾考证,认为“竹林七贤”中的“竹林”,既不是自然界的真竹林,也不是什么地名,而是受晋朝时期风气影响所取。

此外,画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细节,更是彰显出人物的独特性格,比如阮籍和王戎身边的酒器中有一只漂浮的小鸭子,据考证,这只小鸭子有标识酒量的作用,方便侍者及时为客人添酒。

画中有一“错笔”

摆放的古琴竟然是反的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还有一处“错笔”,一直为众人所津津乐道,即画中摆放的古琴为什么是反的?

2018年,南京博物院馆藏“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现身央视《国家宝藏》,演员袁弘作为国宝守护人,变身七贤之首嵇康,赤脚登台,尽情演绎魏晋风流。当时,很多人看到嵇康抚琴的镜头时,不由发现,其中的古琴摆放方向反了。事实上,他们所演绎的,正是南朝竹林七贤砖画的真实画面。

据史料记载,荣启期乐天知命,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嵇康更是琴界高手,以弹奏《广陵散》最为著名,曾作“嵇康四弄”,即《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其《琴赋》涉及诸多琴曲,“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被认为是关于琴徽,即琴弦音位置标记的最早记载。其《琴赋》中更是不乏对琴曲的品评,“更唱迭奏,声若自然,流楚窈窕,惩躁雪烦”都体现出嵇康对自然韵律美的肯定。

那么,“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中的古琴为什么会放反了呢?“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由200多块古砖拼砌而成,砖块或横或纵,考古人员在砖块侧面发现有“嵇下行四”“向下行廿一”等刻字样,并进而推测,这幅砖画图应原有一粉本,即底稿,工人将其拆分后制成模具,模印成砖,再将砖块按照顺序拼合起来,并砌入墓室。这种墓葬装饰艺术从设计到施工,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最后在墓中呈现出的,虽然是看似简单的平面化图像,却是一场工艺接力的结果,可见当时工艺水准之高超。

业内人士指出,即便如此,受当时士大夫阶层与劳动阶层隔绝的环境影响,画匠对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并不是很熟悉,而当时的琴正处于发展中,没有完全定型,这就导致了画匠对古琴问题的模糊。

为“竹林七贤”画像

历朝历代画家都来参与

从“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中可以看到,嵇康挥手弄琴,荣启期以指挑琴。刘洁认为,“古琴”这一图像符号的选择,不仅揭示了他们的音乐才能,也传达了整个画作的隐逸主题。

刘洁现为国家典籍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在她看来,砖画中的八人,以树木相隔,既气韵相连,又各自独立,彰显出“竹林七贤”特立独行、放浪自在、悠游于物外的状态。随着他们名气越来越大,尤其到了东晋、南朝,越来越多的贵族成为“竹林七贤”的追随者和崇敬者,除了效仿其怪诞行为,还为他们绘制栩栩如生的画像,比如顾恺之就绘有《竹林七贤图》,被评价为“比前诸竹林之画,莫能及者”。以此为题材或有关的绘画作品还有晋代史道硕的《七贤图》、东晋戴逵的《嵇康阮籍像》等。

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作为四艺之首,儒家更是将琴学提升到超越其他乐器的地位,古人人格精神的一种高超境界即为“剑胆琴心”。

据刘洁介绍,唐代画家孙位的《高逸图》中,即有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四人,他们姿态各异,之间以树木、芭蕉、菊花和太湖石等图案相隔,展现出逍遥享乐、优雅闲适的生活场景。画中对山涛有着非常突出的描绘,在其左边侍奉的童子,正怀抱古琴,此举就是为了再次用“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乐器,来投射士人的精神世界。到了清代俞龄的《竹林七贤图》中,嵇康则背身端坐于溪边,一边双手演奏抱在怀中的古琴,一边侧身与站在身边的刘伶交谈。

因音乐留名

阮籍家族涌现出多位艺术家

除了嵇康挥手弄琴、荣启期以指挑琴,“竹林七贤”中的多位名士多与音乐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向秀也具有很高的音乐鉴赏才能,在嵇康遇害后,曾写出《思旧赋》,谈到嵇康“于丝竹特妙”“经其旧庐”“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

从“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中还可以看到,阮咸正抱阮弹奏,面目沉静,仿佛已经陶醉在音乐之中。在清代俞龄的《竹林七贤图》中,阮籍、阮咸则是叔侄相对,吹箫、弹琵琶,形成呼应。阮氏家族富有艺术才能,涌现出多位著名艺术家。阮籍的父亲阮瑀是曹魏时期的著名琴家,曾在曹操酒宴上抚弦而歌;阮咸的次子也精通古琴音乐,“人闻其能,多往求听,不问贵贱长幼,皆为弹之。”阮籍也作为抚琴高手而留名。

刘洁介绍,阮籍作过著名的琴曲《酒狂》,该曲目曾收入《神奇秘谱》《杨抡太古遗音》等谱集。其中,《神奇秘谱》对该曲作出详细阐释:“是曲也,阮籍所作也。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拖兴于酗酒以乐……”阮籍将忧思与悲愤借助酒与乐来抒发。

阮籍代表性音乐著作《乐论》将音乐的内涵概括了“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认为音乐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再现,应具有天地自然所赋予的恬淡本性。此外,作为其乐舞审美标准的理论作品,其《清思赋》开篇就提出了什么才是好的舞和美好的乐,认为能够看得见的舞蹈和听得到的声音并不是最美的,只有无形的舞姿和无声的歌才能传达自然之道。在刘洁看来,这些言论都无疑造就了阮籍逸放的音乐审美精神。

阮咸不似琵琶不似琴

是唯一以人名命名的乐器

“不似琵琶不似琴,四弦陶写晋人心。”这是古人对乐器阮咸的描述。它也是中国音乐史上唯一一件以人名命名的乐器。

刘洁认为,因“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得名的乐器阮咸,正是古代琵琶的名称。不过,那时候的阮咸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琵琶样式,其形制是一圆形共鸣箱,南北朝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梨形曲项琵琶这种琉特类弹拨乐器逐渐流行,人们便很少再见这种圆形琵琶了。因“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于弹奏这种乐器,即将其定名为“阮咸”,那是唐代之后的事了。

刘洁介绍,在唐代,琵琶是乐队中的主要乐器之一,到了盛唐,琵琶在演奏技术上更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且演奏活动十分普及。其时流行的琵琶主要有曲项琵琶、秦琵琶和五弦琵琶三种。其中,曲项琵琶在唐代宫廷中普及程度很高,并流行于后来的教坊乐中;秦琵琶即为直项琵琶,就是现在称为“阮”的乐器,一直流传至今,而现在我们所称的琵琶,就是在曲项琵琶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二者虽然都由国外传入,但来源不同、弦数不同、项的曲直不同,更重要的是其演奏方法、音色和使用的音区也有所不同。

责任编辑:李佩蔺
关键词:

南京博物院,竹林七贤,《国家宝藏》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30304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56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