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环球原创
创世纪
2022年07月01日09:35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刘舒扬
小号 中号 大号
  香港弥敦道,招牌林立,车水马龙。留心观察,会发现两旁挤挤挨挨的店铺中,有好几家叫“创世纪”或者“力天”,主要业务也多是房地产经营。这种命名思路并非巧合,而是和一部名为《创世纪》的电视剧有关。
  1999年,在闯过了亚洲金融风暴、即将迎来千禧年的热烈气氛中,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VB)推出了总投资1.5亿元港币、总集数106集的商战剧《创世纪》,堪称港剧中的“鸿篇巨制”。它讲述了情同手足的3个青年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有人说,剧名《创世纪》本身就很有气魄——开创一个新世纪,淋漓尽致地呼应了《狮子山下》所唱的:“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叶荣添,出场就是第十七次创业
  “我会用我的人生经验和做人做事的方法,尽量跟叶荣添接轨,找到我们的共同点。”谈到如何塑造叶荣添这个经典角色时,香港演员罗嘉良这样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认为我跟他是有相近之处的,就是那种对事业不断争取和奋斗的精神。”
  记者傍晚联系到罗嘉良时,他正在广东珠海拍戏。因为工作较满,罗嘉良主动把采访时间约在“晚上收工后”,采访结束时已经夜深。这场采访,留给罗嘉良的准备时间并不多,但他说起《创世纪》的拍摄往事时,犹如发生在昨日般清晰:“这部剧我们一共拍了11个月,从冬天拍到夏天,又从夏天拍到冬天。”近一年的拍摄,浓缩了叶荣添20年的摸爬滚打、高低起落,以及他背后风云变幻的香港社会。
创世纪
电视剧《创世纪》讲述了叶荣添(左,罗嘉良饰)、许文彪(中,陈锦鸿饰)、 马志强(郭晋安饰)的创业故事。
  20世纪60年代,香港淡水供应不足,有的建筑商以成本低的海水拌和混凝土。但海水中的盐分会加速钢筋的锈蚀,引发安全问题,其涉及上百栋住宅,数万名居民被迫迁出。叶荣添的父亲就因建造“海水楼”锒铛入狱。年少的他自此饱尝艰辛和白眼,立志把失去的拿回来。他常年喝不加糖的黑咖啡,让苦涩的味道不断刺激自己:“比别人快一步不会被别人看不起,反而脚步慢了就会被人欺负。”
  这一人物设置,用罗嘉良的话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为了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但他有一个原则,再大的困难都自己扛着,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去伤害他的家人和朋友。”
  当观众第一次看到叶荣添时,20多岁的他正在尝试第十七次创业:卖电子虫虫机(电子宠物)。只见穿着光鲜、方头皮鞋锃光瓦亮的他被几个高利贷讨债人一路追骂,狼狈不堪地在街头奔跑——这次创业又失败了。
  现实中,这一时期的香港社会楼市正热。房价从70年代初就开始节节上升,其间只有过几次短暂回落,很快又更猛地往上冲。那时香港社会有个全民共识:楼价是不会跌的,打一辈子工赚的钱还不如买一套房。于是在剧中,从第十八次创业开始,叶荣添投身房地产行业,成立“力天世纪”公司。《创世纪》的大幕就此拉开。
  想在一个热得烫手的行业里站稳脚跟,谈何容易。明大集团、霍氏集团两大地产巨头的排挤打压,驱使叶荣添越发急功近利,直接导致仇家报复,连累亲弟弟被打断腿。他后悔不已。此后,昔日好友许文彪利欲熏心的悲惨下场令他猛然警醒:在任何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刻,都可以选择做一个好人。
  罗嘉良说,叶荣添的心理前后转变很大,不过善良的心、超人的干劲和非凡的智慧是从未变过的。不断跌倒,四面受阻,叶荣添始终自信可以翻身,“只要有梦想,什么都能实现”。他心中有个“无烟城”的梦。在那里,2公里内看不到汽车,更没有废气,沿海和市中心地带都是绿化区,每一名居民都可以在毫无污染的环境下漫步,全世界最好的民生设施、最理想的城市规划在这里融为一体。建造“无烟城”成为贯穿全剧、支撑叶荣添咬紧牙关向前走的愿景。大结局时,头发花白、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他在“无烟城”落成典礼上说:“尽管每个人都会有不少遗憾,但它可以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它所代表的一切,这一切包括梦想、远见、勇气和希望。”
  这番话是千禧年香港人心境的真实写照。移居香港的学者曹景行曾记述,2000年前后,正是香港人从钟情房地产转向互联网的启蒙之年,也是香港投资和人才从传统产业流向新兴产业的调整之年。虽有不确定性,但有祖国作坚强后盾,香港经济正从亚洲金融危机中逐渐恢复,生活在变好是香港民众的切实感受。大家坚信只要个人肯努力,就能开创属于自己的世纪,叶荣添便是这种力量的人格化呈现。
  罗嘉良很佩服这个人物:“他反映了香港人‘打不死’的精神,坚信辛苦只是一时的,从困难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最终通过努力得来的收获才是真实的,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种与命运搏击、用双手换来美好家园的韧劲,就像主题曲中唱的:我不管/可天昏暗地是变迁/记不清/多少的冷面或劝勉/创造晴天/兑现宏愿/来给这世代留念……
  进入21世纪后,香港这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吸引了五花八门的资讯和创意,创新意识成为新一代创业者的价值追求。2009年的电视剧《绝代商骄》中,男主人公麦提爽从事的就是一个极具创意的职业:专门拯救濒危企业的商界“白武士”。而他拯救的一家环保回收公司,创业者童一本的梦想是实现废油发电计划。麦提爽和童一本身上有香港新一代创业者的鲜明特征:意识超前,热衷科技,敢于实践。
  不变的是实实在在打拼,这是香港人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无分职业。从内地到香港工作的舒志勇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有一天凌晨收工,在回家的出租车上他问司机,为什么这么晚了还在外面辛劳?对方回答,在香港只要愿意做,就能养活自己。“他得知我从内地来香港工作挺不容易的,马上向我传授经验,说只要坚持下去,做好自己的这份工作,就一定会有成功的时候。”
  高彦博,刑侦技术和求证精神
  一排手术剪、止血钳、手术镊,几张CT片,一盏无影灯。一双手握着一柄手术刀,利落地沿黑色划线切开。手的主人抬起头,问一旁的年轻医生:“有没有想象过脑外科手术是这样进行的?”这是程至美在电视剧《妙手仁心》中的出场,时间是1998年。从此,这位戴金边眼镜、举止儒雅的脑外科医生成为香港职业剧的经典形象之一。
  只要腰间传呼机响起,程至美就会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因为嘀声背后“可能是一条人命”。即使是被病人恶意投诉,他想的也是怎样保证病人利益最大化,不惜多次劝告对方是否值得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官司上。《妙手仁心》监制、编剧邓特希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在香港职场,“程至美们”的核心价值追求就是尊重。“尊重自己的专业和道德人格,尊重別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懂得包容,也就是有同理心。”
  香港一名护士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妙手仁心》展现的专业色彩很准确。“在医疗行业的一切职业准则中,病人利益被放在第一位。大学二年级我到医院实习时,老师反复强调的一条就是Do no harm to patient(确保病患安全)。医生护士的工作必须准确,不能错,身体和精神压力都很大。所以医护人员的性格中一定要有‘无私’这个词。”
  邓特希也因《妙手仁心》等剧,被誉为香港职业剧的“金牌监制”。但回顾《妙手仁心》的诞生过程,邓特希坦言,初衷是想描绘一群生活不一定要有大起大落的“正常人”。“社会大众期望医护必定可以为我们解决健康问题。但医护们在专业工作以外,都是普通人,也有一般人要面对的各种生活困扰,也有喜怒哀惧,也有可能要面对发生在他们身上无法医治的疾病。”
  在《妙手仁心》播出近5年后,香港遭遇非典疫情,首先确诊的就是医护人员。2003年3月10日,威尔斯亲王医院率先报告:有10多名医护人员出现发烧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仅3天后,确诊的医护人员就增至115人。此后,非典迅速闯入香港的办公楼、学校、公共场所,直至标志性的淘大花园小区。危难之际,香港医护人员表现出的专业操守令人起敬——几十位医护人员自愿赴源头医院支援抗疫,即使在家中需时刻戴口罩,吃饭也要躲在角落,第二天他们仍义无反顾出现在病房中。屯门医院年轻的内科女医生谢婉雯,主动请缨转去非典病房工作,不幸感染并去世。谢婉雯的殉职引起各界震动,时任特首董建华出席了她的葬礼;特区政府追授她金英勇勋章,高度赞扬她“甘冒生命危险舍己救人,忘我无私,堪称英勇行为的最高典范”;市民称她为“香港女儿”。而当时代理香港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的高永文,从此有了在自己诊所、办公室、小库房存放大量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的习惯,“随时派发给有需要的人”。17年后的2020年,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这个习惯让高永文迅速投入新的抗疫中。他诊所的墙上,挂着的正是饶宗颐题写的“仁心”二字。
  《妙手仁心》开创了香港医疗剧的先河,这之后,法医、法证、警察、消防员、飞行员……描摹各类从业者的职业剧不断涌现。“年轻的专业精英凭个人努力,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他们的生活给大众的观感是‘充满色彩’,也就可以让创作人有所发挥。”邓特希说。千禧年之后,香港产业结构和社会组织越来越专业化,体现在职业剧创作上就是职业的细分,一些相对小众的从业者进入大众视野,例如2002年聚焦香港警察谈判小组的《谈判专家》。
创世纪
电视剧《谈判专家》中,彭国栋(中,欧阳震华饰)、简洁(左一,郭可盈饰)与嫌疑人沟通协商,力图以最小的代价化解危机。
  主人公彭国栋兼任警察谈判小组组长和西九龙重案组总督察,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现实中,谈判专家也都是由警务人员志愿担任。谈判工作没有报酬,对本职工作的晋升也没有帮助。相反,为了履行职责,还要增加上庭、学习等诸多任务。饰演彭国栋的香港演员欧阳震华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正是了解到这些后,发现当谈判专家的人是真心愿意为社会付出,他决意努力准确地展示谈判专家的职业形象。
  剧中有一个情节,歹徒因对社会不满而劫持一名路过的孕妇上了天台,指着脚边的煤气罐叫嚣同归于尽。彭国栋到达现场后,先是准确地洞察到挟持者还没吃早饭,提出先吃点东西,使挟持者的情绪尽量稳定。随后他得知挟持者有一名7岁的女儿在乡下。就在挟持者情绪越来越激动、警方准备将其击毙时,彭国栋说:“如果你死了,谁来照顾你女儿?”喇叭里也传来挟持者女儿的劝说,挟持者终于放弃了同归于尽的念头,人质得以获救。
  对这场戏,欧阳震华印象很深。“警队的谈判人员在拍摄现场加以指导,保证我们不会有错漏。一名谈判专家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是耐性与爱心。所以我们在塑造角色时,言行举止都以此为出发点。比如,谈判专家的使命是要解决问题,不能让事态恶化,尤其不能让民众受到伤害,那就要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找到对方的行为动机。我们都是按实际的情况、流程去做,不能加以想象和创作。这些是‘硬条件’,是不可以出错的。”
  香港职业剧的主旨是什么?邓特希很明确:“要讲的就是职业精神,而它的可看性在于展现人们不太了解的工作细节,因此创作及制作人员必须要与时俱进。”曾任TVB助理编导的舒志勇记得,TVB大楼里有一个图书馆,是专门供编剧们在拍摄前查资料、找素材的。确定拍摄主题后,编剧组会安排专人对接,到真实的职场空间采访、拍摄,了解工作内容,把现实案例融进剧情中。
  欧阳震华在2006年出演了另一部职业剧《法证先锋》的主人公、法证部高级化验师高彦博。重现死者生前样貌的容貌重整技术、还原嫌疑人行动轨迹的电脑软件……这些与时俱进的刑侦技术一一在剧中呈现,直观地展现了法证部在维护香港法治、伸张社会正义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法证早已不是扫指模那么简单。比如法证发现一个鞋印,会根据这个鞋印的大小推算出一个人的身高与体重。从高彦博这个角色身上,我学到很多,求证的精神、让事实说话的精神。”欧阳震华说。
  职业剧也没有止步于反映职业精神,它还是香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法证先锋》中,有香港、内地两边走的装修工头,有从广东清远来香港生活的打工妹,还有回故乡广东中山养老的高彦博父亲。与早年的职业剧相比,《法证先锋》照见了在香港与内地深度联结的时代图景中,奔走于两地的普通人形象。这也是邓特希对香港职业剧的期望:“展现更多让观众有共鸣的角色及情节,反映更多的社会现实。”
  尹天仇,“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谁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样问,你可能一头雾水。但如果告诉你,此人是《演员的自我修养》作者,你可能顿时恍然大悟,脑海中自动浮现1999年电影《喜剧之王》的经典画面——尹天仇躺在那张窄窄的折叠铁床上,正捧书痴读。
  人群中可以轻易地辨别出尹天仇:廉价西装外套,永远短一截的西裤,重要场合穿白袜子黑皮鞋,平时就趿拉着一双绿色人字拖。他靠给街坊福利会看门为生,在谋生的空隙中抽身演戏。只要霞姨一声唤,他就以最快速度出现在片场。每次被叫“跑龙套的”,他会认真纠正:“其实我是一个演员。”他生活窘迫,一切值钱物件都存放在曲奇饼干铁盒中,里面除去几张零钱、几枚硬币、一块手表,就是这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它在整部电影中至少出现了4次,封面还是简体字,不知从哪里淘来。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一名出生于1863年的俄罗斯表演理论家,主张演员在舞台上应当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在角色的规定情境中真诚地去感觉、去思想、去动作。
  尹天仇把这本书看得卷了边,对“演员的自我修养”已是信手拈来。教柳飘飘演戏,他说,打招呼不要称“老板”,你现在的身份是女学生,可以说“Good morning,Sir”或“先生,您早”,表情、眼神、形体也要符合这个角色的身份。教小混混表演“痛感”,尹天仇引用书中的话:“应该是从外到内,再回到外的。”说着狠狠踩瘪对方的脚,还拿镜子来让他记住这种真实的感觉和当下的表情。电影用夸张幽默的方式传达出一名演员的自我要求:即使只有少得可怜的戏份,甚至连表演场合都很难称之为舞台,也要敬业地演下去。
  “尹天仇这个角色塑造得如此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人物的生活环境、职业状态刻画得比较真实。龙套演员在整个香港电影工业里面是最底层的,没有稳定的工作机会,收入非常微薄,有上顿没下顿,历来如此。”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苏涛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一名香港演员成名后回忆过8年的“龙套生涯”,当年在剧组,“茄哩啡”(英语临时演员carefree的音译)分3个阶级:能否说话,能否面对镜头,以及可不可以动。临时演员有禁忌:不能被记得,不能望镜头。他曾因为脸熟在试镜时落选,多年后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上自嘲这段经历:“茄哩啡”要做的就是出现,演感情戏的特点是没感情,演动作戏的特点就是没动作。
  遭受再多白眼和不屑,尹天仇也从未妥协。柳飘飘起先一直叫他“死跑龙套的”,无奈的尹天仇请求:就算你一定要这样叫我,也不要加个“死”字在前面吧?拍戏时手臂被火灼伤,最后还是领不到剧组的盒饭,反而被管饭的场务羞辱,他不解:我这也算是为艺术而牺牲了,跑龙套的不是人吗?吃到一份剧组的盒饭,对尹天仇意味着什么?现实中的一名香港龙套演员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吃这份盒饭不意味着饱腹,而是对你“演员”这个职业身份的认可。
  “《喜剧之王》以龙套为主人公不一定有什么必然性,它的核心在于传递尹天仇这样的小人物求生、不服输的倔强。‘其实我是一个演员’这句反复出现的对白,道出的是人物对理想的坚守、对专业精神的追求。”苏涛说。影片结尾,尹天仇依然在演戏,但不是专业的电影片场,而是更广阔开放的舞台,台下观众如堵,镁光灯闪烁。
创世纪
电影《喜剧之王》开始,主人公尹天仇(周星驰饰)面朝大海,高喊:“努力——奋斗——”
  无论是投身商海创新立业的人,还是循循善诱的谈判人员、奔走取证的法医法证、演绎悲欢的知名演员,又或是万千职业中不起眼的小人物,一名出租车司机、一名临时演员……每个敬业进取的人都可以收获一份体面。这种体面不只是物质,还有职业带给人心灵的尊严和富足。正如尹天仇和柳飘飘那天夜晚在海边的对话,柳飘飘说:“看,前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尹天仇答:“也不是,天亮后便会很美的。”只要这种不惧逆境、勇猛拼搏的精神蓬勃延续,人人都可以开创世纪的香江传奇就永远不会停歇。

责任编辑:邱小宸
关键词:

创世纪,罗嘉良,邓特希,尹天仇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30304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56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