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特别报道
“有味”的海花沟
2022年05月16日20:30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苗勇
小号 中号 大号
  编者按:百棵古树、千亩果园、万亩农田、万亩花海......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静卧着一颗生态明珠——海花沟。5月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苗勇一行来到此处采风,并写下游记。
  以下为游记节选:
“有味”的海花沟
  对美的体验是一种享受,游海花沟实属是一种人生快意的享受。海花沟带给人美的体验和悸动,也带给人浪漫梦幻的向往,随着笔者的笔触,去海花沟体验一番......
  近三年来,由于疫情,我几乎成了一“宅男”,哪儿也没去。今年“五一”前夕,决定出去走走。“到哪儿去呢?”脑海里突然蹦出“海花沟”。
  5月2日一早,妻子起床收拾好行李,我俩就匆匆赶往天府国际机场。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就到了青山机场。
  德昌是一个小县城,过去我去过一、两次,知道其地处安宁河谷地带,被称为“凤凰城”,建制已有两千余年历史,是“北达京畿,南通蒙昭”南丝绸之路必经地。此外,这里还是“天然氧吧”,有着“春秋三百天、四季养生地”的美誉......
  一路同载阳光,公路两旁深深浅浅的绿意流淌,空气是清新的,阳光是和煦的,整个人都是舒爽的。
海的花
  海花沟名符其实,既有成片、成规模的花园、花圃、花山,也有散落在山间、沟旁、路边的野花、无名花,满山满沟都是花,所到之处,目光所及。
  同行友人诙谐地说:“海花沟名字取得真好,不过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要修改了,修改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山万壑尽花开”,大伙颌首认同。
  我们的第一站是海花沟大地公园,来到玫瑰谷2号花卉基地,这里已是游人如织,几十亩玫瑰花竞相盛开,有浪漫的红玫瑰、神秘的黑玫瑰、温馨的白玫瑰......缤纷花朵“描绘”出一幅绚丽斑斓的画卷,怒放的玫瑰让人目不暇接。从手指般大小的钻石玫瑰,到花茎20厘米的状元红玫瑰,都能在这里一睹其芳容。举目整个园子,有嗅花的,有拍照的,有漫步的,有狂奔的,有低吟浅唱的,有引吭高歌的。
“有味”的海花沟
图片由苗勇提供
  向日葵向阳而开,灿烂无比,片片柔嫩的花朵无限向四周延伸,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万里无云的湛蓝天空和金色的向日葵花海搭配起来,格外令人赏心悦目。但令人最震撼的当数姑姑山上的“万亩杜鹃花”。这里的杜鹃花不仅规模令人震撼,花的体态风姿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枝叶扶疏,有的枝干虬劲,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虬龙、苍劲古雅。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红似火金光灿灿晶蓝如宝,或带斑带点,或带条带刺......大伙儿看得如痴如醉。
  海花沟最多见的是三角梅,热烈奔放,一路上到处都是。走近一看,娇媚的三角梅一簇簇憩在软软的枝条上,那一朵朵鲜红的花像小姑娘穿上红艳的裙子在摆动着柔美的腰肢。
  人间四月芳菲尽,满园尽是鲜花开。在海花沟两天,无论是驱车急驶,还是驻足参观,看到最多的还是广袤田野上盛开着万紫千红的花,一丛丛,一簇簇,一朵朵,漫山遍野的黄橙红白青蓝紫随风摇曳,真像一位高明的画家用各种颜色泼墨而成的漂亮的画,朵朵摇曳的花儿,在金色的阳光中点头含笑,好像在欢迎您。
古的树
  在我看来,海花沟一大奇观,不是千亩果林、万亩原始森林,而是沟周边的古树,让人叹为观止。
“有味”的海花沟
图片由苗勇提供
  我曾走过不少地方,见过不少大树,如此之多,如此壮观的古树群还是少见,颗颗挺拔高大,粗壮鲠直,几十米的身高,成百上千年的树龄,沉稳庄重,气宇轩昂,那气质、那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不思登大雅,惟愿送温馨”的大黄桷树。在小高镇的海花村与山的缓坡上,住着10多户人家,有一棵森林巨人——黄桷古树,树芯的一部分已然中空,碧绿的青苔细密地覆盖着树皮,为它披上庄严的王服。遒劲的树身巍峨挺拔,筋骨凸显,枝柯交错,浓绿如云,给整个山寨添描上一层神秘深幽,如梦如幻的色彩。
  遮天蔽日的树冠,犹如一轮巨大的伞盖,洒下一片清凉,斑驳的树影下,人们在此搭建七八个摊位,卖着四季豆、枇杷……还有一辆载满农资的大货车停在下面,五六个汉子正在下货;躺椅上几个老者或躺或坐,其中一年龄大的眼睛微阖,姿态自在,脸上浮出悠闲安逸的微笑。
  “叶长千年茂,根扎大地深”的核桃王。沿着蜿蜒曲折山路,车子行驶了七八分钟就来到第二颗大树所在位置。
  这颗核桃树龄虽一千多年,但是树体仍生长健壮,树冠庞大,枝繁叶茂。
  我们穿过公路,走过一个平台,来到核桃树下,细看:树干皮色粗糙而深沉,恢弘而古老,像画家笔下凝重苍劲的色彩,形状奇特,虬枝四映,气势雄伟。
  此刻,我突然想起余秋雨先生对古树的一段描写“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这枝干,好像早已枯死,但在这里伸展着悲怆的历史造型,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矫情而透明。”说得多么透彻、明了。
  “树之于人,功莫大焉”的酸枣树。看完核桃王,我们沿公路蜿蜒上行去看酸枣树。
  酸枣树是一种常见的灌木,属李科植物,很难成树。酸枣树,喜光、耐旱、耐寒、怕涝,多生于山崖石缝和向阳山坡上。在我老家的山坡上就有不少的酸枣树,树都不大,每个树枝上都长着尖尖的刺,我们叫圪针,很锋利的,不小心碰一下,就会让人鲜血直流。
  这颗参天大树,有数十丈高,树冠也很大,像是紧张的战士屹立在悬崖峭壁间。
  停车行走一里路,来到一个小山冈,俯视向下,只见酸枣树生长在形如卧虎的观音巨石上,根似瀑布飞流直下扎入大山深处,树干粗状挺拔,虬枝凌空,展臂摩云,枝叶如松似柏,好似山脚下撑起绿阴大伞,上面有几十只鸟雀飞跃、歌唱。
  看完酸枣树,我们打道回府。海花沟的古树风采,留给我们一行人几多诗意的遐思,一路上一直在谈古树。
美的自然
  两天的旅游,最大的感受是自然。自然,纯天生天养。
  地理环境原始。海花沟镶嵌在德昌“三山四水”(螺髻山、姑姑山、长梁子,马尿河、茨达河、锦川河和雅砻江支流)之中,阳光充足,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优渥。
  沿沟而上,公路两边藤缠蔓绕,怪石嶙峋,时不时可见溪水左冲右突,奔出盎然生机。
“有味”的海花沟
图片由苗勇提供
  来到潭边,溪水叮咚,清澈见底,像蒸馏水一样清亮,远看一片绿,近掬一捧白。水中裸露的河滩石,全像人工洗过一般。你或随地而坐,或躺在洁净如洗的河石上,双手枕在脑后,眼睛再一次成为湖泊,映照着蔚蓝的天空游移的云朵......
  生活游旅生态。让人满意的除了地理环境的天然原始,还有舒适的游玩体验,生态的饮食。其中,大家记忆最深的还是在海花沟大地公园里的采摘。
  公园里有10多个采摘体验区,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樱桃、桑葚挂果时节。
  体验区面积很大,田边沟旁路边到处都是桑树,高高低低桑树上挂满了桑葚。我们一行边摘边吃,大伙嬉闹了两个多小时,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开发利用新自然。结束采摘,我们经园内长廊、步道,来到观景台喝茶聊天。我们将新鲜采摘的桑葚放在玻璃杯中,再捣腾些许桑叶,泡上桑葚茶。嗅着刚制成的茗品,看着淡紫飘绿的桑葚茶,顿觉赏心悦目。
  未等茶凉,我便迫不急待地品起来,没有酒的豪爽,也没有咖啡那样地小资情调;它蕴藏的是点点滴滴远离城市喧嚣的隐逸。
  闲聊时,我们一行又讨论起了海花沟开发利用的问题来。我说:“自然出天姿,天地任自然,关键在自然”。
  友人谈论得更深层,他说:“如果说,风情万种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愉悦的感受,还不如说是美的召唤。内心都怀着一种无法阻止的对自然与人文的热望、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生命的热爱,我相信美存在于自然的同时也存在于心灵。”
  另一位了解本地的情况的友人补充说,“海花沟提倡回归自然,回归本心,重新建立人与环境、与他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友善、更加开放的生命共同体。在这里生命以自然的方式,寻找到回归本源的路径,让心灵得到休憩,感受生命的鲜活有趣。”
  我还听说当地打算依托极致的自然环境,将农、文、旅结合,建设集度假旅居、疗愈养生、户外运动、生态农牧、文化艺术为一体的身心疗愈生态圈,在31平方公里的广袤自然中,以一轴、四公园、五大功能体系为规划主导,创建适宜人们旅居的度假社区。
  大家正讨论得起劲,妻子和其他友人手提刚购买的几大包桑葚产品走过来,还未等她们坐下便惊呼道:
  “您们在讨论啥?”
  “哇,这么漂亮的茶!”
  友人说:“我们正在给这茶取个名?”
  妻子大声问:“什么名字?”
  我说:“无味茶”。
  友人:“为什么?”
  我道:“您闻闻”。
  友人沉思无语,妻子低头闻了闻,并浅尝一口“确实没什么味道!”
  我说:“宋人张载的‘横渠四句’说出了一个道理,在一个没味道的地方种下自己的味道。”
  友人道:“成语叫‘遗世独立’”。
  我说:“这就是海花沟新自然主义生活理念。”
  大家懵懂片刻,很快明白过来,不约而同喊道:“有味的海花沟!”

    (作者苗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
责任编辑:李佩蔺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