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从古谚古诗词看清明时节古人如何“种瓜点豆”
2022年04月06日08:4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小号 中号 大号

气象专家表示,清明谷雨是春季最后两个节气。“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关于清明的农谚很多。如“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清明时节,在忙碌的劳动者看来,此时田间的伴奏就是布谷鸟的叫声。“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此时布谷的声音,对于农人来说,是“催耕”的信号。还有北宋蔡襄的《稼村诗帖》“布谷声中雨满篱,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叱犊时”,这首诗就把布谷的催耕和农人的勤劳写得很亲切。

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春耕,两千多年前《荀子·王制篇》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朴素的劳动者,在春天的土壤上,利用自然的馈赠,用辛勤和智慧将希望的种子播下。

在大家很熟悉的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这首诗中有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骑在牛背上指向杏花村的动作,可爱又有寓意。它让我们想到了清明时节耕牛的存在以及背后隐含的耕种的内涵。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小歌谣里含着的“二十四节气”,代表着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只有了解自然界特别是太阳的运行规律,才能获得好收成,才能更好地接受大自然的馈赠。

责任编辑:冯小珏
关键词:

清明时节,古人,种瓜点豆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30304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56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