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我们迎来了第六个中国航天日。
过去一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火星捕获、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环绕火星成功……飞天揽月、遨游太空,中国航天事业再次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航天发展备受关注。
随着每一年中国航天日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国航天梦想的种子不断播撒。中国航天日不仅成为航天人的节日,更是社会公众每年一次与航天近距离接触、互动式交流的嘉年华。
作为航天日的一张“名片”,六年里的节日海报,成为了航天爱好者们交流展示的窗口,更承载着无数国人对航天事业的希冀。
2016年
首个中国航天日的海报一经发布,网友们纷纷评论道“直男审美”“年代感十足”,但就是这样一种反常规的宣传方式,帮助中国航天科工收获了大批粉丝。随后,长期关注和支持中国航天事业的共青团中央,也主动配合到4月24日中国航天日的宣传中,以趣味互动为首个航天日共同营造起轻松愉快的氛围。
在这之后,“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的设计开始面向社会征集。
2017年
2017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由征集活动评选而出,海报以卡通形式展现航天元素,生动活泼、富有创意地体现了航天科技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深刻寓意。
2018年
2018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310所北京航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品再次入选。海报主题突出,以暖色系为主基调,通过冉冉向上的运载火箭,轨道上的中国空间站、嫦娥五号与火星探测器,以及城市和儿童剪影等,揭示“共筑航天新时代”,开启航天新征程的主题。
2019年
2019年,征集范围扩大,征集量为2018年的3倍。投稿作者中,既有航天一线的工作者、航天爱好者,也有在校学生和艺术专业工作者。其中,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66岁。
入选海报立意鲜明:中国航天正在探索苍穹的道路上不懈前行。画面主体,在浩瀚宇宙中飞舞的嫦娥,伸手触碰被托举的小航天员,代表了中华民族纵贯古今的飞天梦想,丝绸之路驼影则表达了中国合作共赢的航天发展理念。
远古的星盘正闪耀着神秘的光芒,宛如巨龙一般的长城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再加上天坛和翱翔成桥的喜鹊元素,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天文化。嫦娥四号、高分卫星、长征火箭、天宫对接等元素,彰显了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
从历史穿越未来,探索太空之步从未停歇,逐梦航天之路永无止境。
2020年
2020年的海报,出自贵州年轻设计师李杰之手。海报中的蓝色代表中国航天人对于星辰大海的追求和探索。在色调上采用蓝色渐变演绎整体故事,代表着地平线的深蓝过渡至象征着天空的湛蓝,再至表现浩瀚宇宙的藏蓝。在结构上,以时空年轮的形式将画面进行区隔,通过不同的圈层由近及远,不断延伸,直至无尽的星空,将中国航天故事娓娓道来。
2021年
今年,兰州大学艺术学院三年级学生王淑君的设计作品入选。海报灵感来源作者童年经历,立意紧扣“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主题,整体构图完整,色彩和谐,富有想象力。画面中,阳光撒向大地,温暖笼罩山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衬托下,一位父亲带着女儿遥望星空,讲述着航天功臣——嫦娥五号、长征五号B的动人故事,畅想着航天明星——天问一号和中国空间站的惊世壮举,勾勒出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寓意着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变幻的是海报上点点元素,不变的是航天精神的传承
自2017年以来,“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征集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届,每年的作品数量都在增长,质量也不断提升。通过一次次海报征集活动,社会公众关注中国航天、参与中国航天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
回望奋斗历程,65年来,一代代航天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建立了航天科研生产体系和系统工程管理体制,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文化。
展望未来征途,正如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所说:“2021年,中国航天将实施多项重大工程任务,创新探索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将弘扬践行‘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探月精神,继续追天揽月的梦想征程,携手共筑和平美好太空。”
(综合来源: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科工、共青团中央、人民网、新华社、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