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是每个人童年时期必不可少的记忆,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印象深刻的动画角色,动画片中色彩鲜艳的场景以及夸张的人物造型,有时甚至会让孩子为之“痴迷”。而由于当下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家长把动画片当做“哄娃神器”,但是,看似好看的动画片,真的安全吗?
21部动画片查出1465个问题点
包含《熊出没》、《小猪佩奇》等“知名”动画片
江苏省消保委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开展了“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项目。项目选取了21部市面上有代表性的未成年人动画片,全程观看,对照检查卡了解问题;线下问卷调查1026名家长;并面对面访谈20位家长和幼小教学老师。
本次调查,共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围绕“市面上动画片的放映尺度是否需要进一步严格把控”问题,828位家长表示需要,占比80.7%。家长和老师群体普遍担忧,动画片中的暴力、犯罪元素会给未成年人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成为校园暴力的诱发因素。观察发现,《迪迦奥特曼》中除奥特曼日常打怪兽情节外,还涉及到持械殴打等暴力情节;《熊出没》中,光头强人物总是手持猎枪或者电锯出现;《芭比》中存在人物埋炸药、偷窃、抢劫等犯罪元素:《斗破苍穹》《名侦探柯南》《刺客伍六七》《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魔道祖师》中不同程度存在血腥场面。
面向低幼龄儿童的动画作品中仍然存在危险模仿行为。《小猪佩奇》中人物做出了打开飞机舱门、冲浪等危险行为,《小马宝莉》出现了在岩浆中浸泡、喷火等场面,《百变马丁》中人物做出了亲吻癞蛤蟆、站在未封的高台上、吊在门框上等危险举动,《芭比》中人物做出了悬吊在直升机上等危险举动,《精灵梦叶罗丽》中出现了从管道上滑下等场面。250位家长表示孩子会经常模仿动画片里的人物、动作,占比24.4%,有44.1%的家长表示孩子有时会模仿,选择基本不会的家长占比31.6%。
21部动画作品中,植入广告行为多达142次,包括《斗罗大陆》《熊出没》《天官赐福》等。不少家长反映,《北美玩具》和《小伶玩具》作品存在严重营销倾向,部分玩具违背常识,比如可以吃的泡泡和橡皮泥、马桶饮料。连云港一位5岁儿童的家长表示,孩子看了动画片,也拿杯子在自家马桶舀水喝。
缺乏分辩能力
儿童模仿动画片行为屡酿悲剧
在上述调查中,半数家长因为太忙而选择让孩子看动画片,而只有1位家长会为孩子提前“筛选”动画片内容,这样的教育方式也间接造成了很多的儿童事故。因为,儿童认识世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模仿式学习,很多孩子会把自己当成动画片中的角色,认为自己和那些角色一样拥有超能力,便会在现实生活中付诸实践,造成悲剧。
2018年7月,一名8岁女童模仿动画片里攀岩情节,不慎坠亡。
2017年3月,一名5岁女童模仿动画片内容,撑伞从11楼“飞”下,摔成重伤。
2016年3月,一名10岁女孩模仿动画片使用电锯的样子,把妹妹的脸锯伤。
2013年3月,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一名9岁女童在家中自缢身亡,家长推测可能是模仿动画片镜头玩耍失手。
动画片是一种文化产品,适当观看有助于启发儿童心智、激发想象灵感、推动个性发展、缓解心理压力。儿童是具有能动性的鲜活个体,对媒介信息在认知基础上可以进行选择性吸收。不少幼教专家认为,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处于快速成长期,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拥有很强的好奇心,但尚未最终形成正义和邪恶的判断标准,即便看到暴力和残忍的画面,也可能会不自觉地模仿。
此外,网络日益普及,很多小孩子也可以自如使用智能产品,随之而来的便是会接触到更多不良内容的动画片,对个人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page]
动画分级制度迫在眉睫
从受众年龄和动画内容进行探索
动画分级制度,是指“针对动画作品的不同受众,按年龄段加以区分分级,并对不同级别的动画作品规定相应的播出范围、播出时段和收看受众的制度”。动画片分级制度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建立,我国目前无论是在成人影片,还是在儿童片中,都缺乏“分级制”的法规制度。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从两个维度探索动画分级制度。一是从受众年龄看,确定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两个基础标准,对成年人动画内容审查适度放宽。而在未成年人领域,需要进行进一步划分,如0-2岁为婴幼儿保护级别、3-6岁为学龄前儿童保护级别、7-12岁为学龄期儿童保护级别、13-18岁为青少年保护级别划分。二是从动画内容分级,如战斗类别可能含有激烈的冲突行为、或者非日常用语、出现对常识的颠覆性描写等内容的,进行限制级分类,在播放平台,播放时间上进行限缩管理;对涉及科普教育、日常生活类型的进行普通级分类,在常规电视、网络等平台播放。
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看动画片
动画片不是洪水猛兽,家长不要“一票否决”。但不建议2岁以下的孩子观看动画片,一方面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在认知方面的发展。
对于适合相应年龄儿童观看的动画片,家长也要提前进行筛选,最好能从头到尾先看一遍。如果没有时间提前为孩子把关,家长要尽可能陪孩子一起观看。最好不要在孩子的房间里单独设置电视、电脑,可以让孩子在客厅观看,方便家长及时予以引导。
同时,家长陪孩子看动画片,除了给孩子做解释和引导外,也是高质量陪伴的好时机,一边看一边帮助孩子了解所看内容,看完后还可以互相说说感受,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亲情。
同时,想要减少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和频次,家长应以身作则,要对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加以控制,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脱离电子设备的亲子活动上。比如,和孩子一起读书、游戏、运动等,通过更多的渠道让孩子认知世界,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孩子也就不会只喜欢看动画片了。
(综合来源:光明日报、扬子晚报、今晚报、云南日报)